广陵十八格

广陵十八格 广陵十八格,相传为中国最早的谜格。古今谜书,凡介绍谜格,必然提及广陵十八格。如清代徐宾华《隐语鲭腴》说:灯谜相传有广陵十八格。杨小湄《围炉新话》说:隐语旧有广陵十八格。民国韩振轩《增广隐格释例》也说:《韵鹤轩笔谈》载有广陵十八格

广陵十八格

  广陵十八格,相传为中国最早的谜格。古今谜书,凡介绍谜格,必然提及“广陵十八格”。如清代徐宾华《隐语鲭腴》说:“灯谜相传有‘广陵十八格’。”杨小湄《围炉新话》说:“隐语旧有‘广陵十八格’。”民国韩振轩《增广隐格释例》也说:“《韵鹤轩笔谈》载有‘广陵十八格’。”其实,早在明人张云龙《广社》中,就已经有了“广陵各格”之说,所载的谜格为无缝锁格、滑头禅格、连理枝格、两来船格、玄明伞格、玉连环格、挟山夹海格等,但是不足十八之数。据说此书系明代内府本,一向为明末清初广陵谜家所推崇,“广陵十八格”之说可能即渊源于此。
  “广陵十八格”的提法最早一般认为见于《韵鹤轩笔谈》。《韵鹤轩笔谈》下卷有云:“灯谜有十八格,曹娥格为最古,次莫如增损格,增损即离合也。”文中虽未提及马苍山,但当即世传“广陵十八格”之出处。
  由明末扬州谜家马苍山所创“广陵十八格”,通常认为是指:会意、谐声、典雅、传神、碑阴、卷帘、徐妃、寿星、粉底、虾须、燕尾、比干、钩帘、钓鱼、含沙、鸳鸯、碎锦、回文等谜格。灯谜格式自“广陵十八格”之后,不断增加,如《清嘉录》记谜格二十四种,《拙庐谈虎集》记谜格六十种,《谜格释略》记谜格二百余种,《增广隐格释例》记谜格多达四百零七种,而明末扬州马苍山遂成为“谜格之祖”。
  但是,关于马苍山其人以及“广陵十八格”的真实性,也有人提出了质疑。作为质疑意见的代表,是台湾高雄《海峡两岸谜学论文初编》中的《“广陵十八格”及“马苍山”质疑》一文。这篇文章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历史上是否有“广陵十八格”?
  关于“谜格”最早记载,是明代李开先的《诗禅》。该书序言中,介绍了自宋至明中叶出现的谜格四十种,有照影、卷帘、跳涧、三翻等等。之后,明人张云龙《广社》一书首次记载了“广陵各格”,不过只有十六种。清人许桂林在《七嬉·冰天谜虎》中倒是说:“近世论谜者谓有十八格”,所举的是曹娥格、增损格、苏黄格、谐声格等十八种谜格,可惜他没有注明是“广陵十八格”。而十八格中的卷帘、寿星、碎锦三格,早在明代中叶已经出现,不能说是明末才首创。
  第二,《韵鹤轩笔谈》是否载有“广陵十八格”?
  据考,《韵鹤轩笔谈》是清道光间苏州无名氏所著《皆大欢喜》一书的一部分。《韵鹤轩笔谈》下卷开头就说:“灯谜有十八格,曹娥格为最古,次莫如增损格,增损即离合也。”后来梁章钜《归田琐记》摘抄了其中的大部分,徐兆玮《文虎琐谈》照抄了全文。他们都把《韵鹤轩笔谈》中的材料抄录以传世,但都未提到“广陵”两字。事实上,《韵鹤轩笔谈》并未载明“广陵十八格”。
  第三,历史上有否“马苍山”其人?
  现代出版的灯谜辞书,一般都介绍马苍山是明末扬州灯谜家。但是明末张云龙《广社》卷一有“社坛伟隽”条,记载当时活动在广陵的三十三位谜人的姓名与籍贯,里面没有马苍山。清人爱素生《竹西春社钞》辑集了嘉庆间扬州“竹西春社”诸友的灯谜佳作,也没举马苍山谜品及他首创的“广陵十八格”。爱氏又著有《竹西村舍诗集》,同样没有介绍这位明末扬州谜家的诗品。徐宾华是清同光间人,为淮安“隐语社”创始者,他虽然在《隐语鲭腴》中提及“灯谜相传有‘广陵十八格’”,但没有说明是马苍山所创。光绪间扬州人吴钰著有《悔不读书斋谜稿》和《隐语萃菁》两部谜书,只介绍了同邑九位谜友的灯谜遗稿,没提到马苍山。清末王锡元家刻的《隅园隐语》六卷,附有扬州宝应等地七位谜友的谜稿,其中也没有扬州马苍山。竹西盟主孔剑秋,身兼竹西后社和冶春后社社长两职,曾著《心向往斋谜话》,可惜也没介绍马苍山。另一位竹西谜家孙笃山,著有《惜今轩说谜》,他在谈“谜格”时不但没讲起家乡有位马苍山,甚至没有说起 “广陵十八格”。
  钱南扬先生的《谜史》,开中华谜史研究之先河,但他既没有搜集到明末“广陵十八格”的可靠资料,也没有讲到明末扬州有马苍山。马苍山这样一位名闻古今的谜家,连他自己的身世竟然也成了一个谜。
  广陵十八格辨源
  ——读《灵霄阁谜话》札记
  袁先寿
  清光绪四年刊行的徐宾华《隐语鲭腴·序》云:“灯谜相传有广陵十八格。”可能这是“广陵十八格”有文字可稽的最早根据。到了民国,“广陵十八格”的说法有了进一步明确,韩英麟《增广隐格释例》云:“《韵鹤轩笔谈》载‘广陵十八格’。”指出“广陵十八格”的更早文字根据。近日在“海上谜谭”看到民初谢云声《灵霄阁谜话》亦云“《韵鹤轩笔谈》载有‘广陵十八格’。”而《文虎半月刊》十二期载戚饭牛《说文虎》文中曰:“明末……扬州马苍山创‘广陵十八格’。”不仅将“创造”谜格的“祖师爷”姓名、籍贯和所处时代交代清楚;而且把十八格格名也全部列出。可以说“广陵十八格”已经成为公认的谜格之源。建国后,有的谜书更进一步归纳为“《韵鹤轩笔谈》载,明末扬州马苍山创‘广陵十八格’。”也有说到“明朝扬州马苍山《韵鹤轩笔谈》中所谈的‘广陵十八格’。”后一说竟把《韵鹤轩笔谈》的作者定为明末扬州的马苍山。
  在资料贫乏的条件下,不论要肯定还是否定上面所说的谜格之源都是很困难的,但是,《镜花缘》这本书一般还是可以看到:虽然现代有人写到明末已有“广陵十八格”,但是这本清代嘉道年代刊行的小说里竟然只有“广陵十二格”;近二百年过去,谜格不是如人们所说的迅速衍生,反而减少了三分之一,显然,这个说法必然在某一环节上有些问题;所以,不少谜书没有采用这一说法。我们编写《灯谜入门》时,定稿为“曾有扬州马苍山的所谓‘广陵十八格’之说”。以“所谓”示编者对此说尚有置疑;以“之说”明马苍山并非谜格的首创者,也没有创造过十八个具体谜格,而只可能是创造了“广陵十八格”这一提法。
  《中华谜书集成》一到三册陆续出版后,先是《诗禅又序》所说的王荆公两格,到元僧本中峰的四格;再明《山阴羽客》的四体九格与无名氏十四格,除去重复六格,已达十七格之多。均早于明末。有力地否定了“广陵十八格”的谜格之源的地位。而徐兆玮《文虎琐谈》抄引了无名氏《韵鹤轩笔谈》卷下有关谜格部分,更为弄清“广陵十八格”的来源提供了重要线索。
  无名氏《韵鹤轩笔谈》卷下曰:
  灯谜有十八格,曹娥格为最古。次莫如增损格,增损即离合也。……此外,复有苏黄、谐声、皓首、粉底、正冠、正履、分心、素心、重门、垂柳诸格。要不及会心格为最古。
  这里只谈到“十八格”,而不是“广陵十八格”;而且格名只举了十三个。与戚氏所举格名也有较多不符。如果对照清许桂林《七嬉·冰天谜虎》所云:“近世论谜者谓有十八格。”文中先列曹娥、增损、苏黄、谐声、别字、皓首、粉底等七格,均举谜例,然后云:“复有正冠、正履、分心、素心、拆字、登楼、重门、垂柳、锦屏风、滑头禅诸名。要以会意格最为大雅。”只要将《冰天谜虎》十八格中的别字、拆字、登楼、锦屏风、滑头禅五格略去,会意改为会心;其他,不仅格名完全一样,排格次序也完全一样;甚至连语气也有些相似。从《韵鹤轩笔谈》在谈格以后,谈谜时所说:“近时,偶阅《七嬉》,见《冰天谜虎》中一百二十八谜,颇有思致。”这句话看,他在写此文前,是看了《冰天谜虎》的,所以,他所谓的“十八格”及所列十三格名可能是受到《冰天谜虎》“十八格”的影响。显然不是“广陵十八格”。 《灵霄阁谜话》(包括《增广隐格释例》)的说法,似可予否定。
  《韵鹤轩笔谈》的作者究竟是何等样人呢?其具名是“无名氏”,似乎无迹可寻。但是在谈谜时提起了“余友僻耽”,恰巧在江更生兄为责任编辑的《评弹文化词典》“弹词演员陈遇乾”的条目中看到记有:“请嘉庆时僻耽山人《韵鹤轩笔记》曾记其人。”显然,所谓友人,却是作者本人。曾经查阅了道光元年香叶楼刊本《皆大欢喜》,包括《韵鹤轩杂著》和《韵鹤轩笔谈》各两卷,《韵鹤轩杂著》里载有《题〈镜花缘〉后》一文,《镜花缘》乃清代小说,《七嬉》作者许桂林也是清人,《韵鹤轩笔谈》不是明人作品当可断定。《韵鹤轩杂著》里较多谈的是吴俗、吴歌,有《书三善局事》一文云:“吾乡好善者创三善局于苏”下设立三堂,分别在盘门、阊门和胥门附近。而“江宁、扬州二府俱照例请建之。”虽然,《韵鹤轩笔谈》里僻耽有说“谁家没得时宪书乎?”没得似乎是扬州口音,但是也不能肯定唯扬州人才说“没得”。所以说作者不是扬州人士,而是苏州人还是有些根据的。
  排除了《韵鹤轩笔谈》与“广陵十八格”的关系,再看看明末马苍山的“广陵十八格”。计有:会意、谐声、典雅、传神、碑阴、徐妃、卷帘、寿星、粉底、虾须、燕尾、比干、双钩、钓鱼、含沙、锦屏、碎锦和回文等。综观谜格取名,自宋到明,由《诗禅又序》可知,均用四字。而在《诗禅序》和《诗禅后序》中,连同谜条里所注“推意格”,总数亦为十八格;其中,二字格,虽达十一个,但尚有三字格三个,四字格四个。与《诗禅又序》里所说的四字格相比,则少一些雅致,而多一些贴近。至明末张云龙《广社》,书中用到的十六个谜格里,有两格为一字,六格为二字,七格为三字,一格为四字。一直到清代嘉庆年间刊印的又一村居士《灯谜偶存》里还有“隔帘花影”这一四字格。而顾禄《清嘉录》二十四格还留三个三字格的尾巴。《冰天谜虎》十八格里也有两个三字格尾巴。以后,才将格名统一为两字。那么,早在明末的“广陵十八格”怎么会如此早的把十八个谜格划一成二字格?而且,与“广陵十八格”同为明末,同在扬州的《广社》十六个谜格,理当会有相互影响,可是,仅曹娥、包意两格相同,格名还不一致。再下推到百余年以后的扬州爱素生《竹西春社抄》的七格,亦仅两格相同。好似“广陵十八格”不是自扬州谜坛活动里总结出来的。将《中华谜书集成》第一册所收明代十八部谜书中,共三十七谜格与“广陵十八格”类比,也仅曹娥、包意、和卷帘三格相同,《诗禅》里有“寿星头”一格,惜无谜例,但望文生义,可能与“广陵十八格”中“寿星”相同,即使计入,也仅四格相符。总使人感到与当时谜坛,似处于两个时代。
  古代谜语,因为一般都是口述,所以不论谜面还是谜底,谐音与否,不予考虑。即使到了明末,谐音也不予说明,如《广社》里“包意格”项下所载两条灯谜:“玉门山气连天远——关云长”和“八闽兰舸入汉阳——服周之冕”;前则为直扣,后则先扣福舟之沔,再谐音为底。但是并未注明任何谐音之格。清康熙六年咄咄夫《一夕话·雅谜》有谜云:“一个孩儿两个娘(鸟名)鸽子”;也没有标“寿星格”。一直到清代嘉庆年间又一村居士的《灯谜偶存》有多条谐音谜,如“赵五娘吃饭(年号一)靖康”,谜底谐音“净糠”以应谜面。也不注明“梨花格”。 至道光年间的《七嬉·冰天谜虎》中方谈及谐声、皓首、粉底等格。比所谓“广陵十八格”所处时代竟晚了近二百年。
  “广陵十八格”中有分读类谜格:虾须、燕尾、比干和碎锦等四个(其中“比干格”后世有两种解释,也有理解为“折腰格”,属“减字类”格)。此类谜在谜书里出现较迟,清咸丰年间企社《龙山谜虎》载:“言(《西厢》一句)倒是一缄书”。书里未标谜格,但是,似乎只有将“倒”分读成“人到”,才能应面;当标上“虾须格”。又如“振振君子,归哉归哉!(戏名一)思饭”。底句当读如“思良人反”,如用格应该标“鼎足格”。 用对偶类格法的谜在咸丰年间刊出的《映雪山房谜语》中,已有出现。以后,聂聘山《还读书屋谜稿》也出现一些,但均不标“求凰格”,到清代光绪初出版的《十五家妙契同岑集》里,有“桃花女(曲牌,对格)柳叶儿”一谜。此谜尚未用“锦屏格”之名,显然,“对格”之“对”,尚属直觉命名;而“锦屏格”之名,已经谜人加工,多了一番曲折。同时,《十五家妙契同岑集》里,收了不少“求凰格”谜,但仍不标谜格。同样,“徐妃格”类型的谜,也是在清代中叶中才初具规模,如《灯谜偶存》载:“不揣其本,不喻于义,看来带些草包气——茉莉”。还像目前的废“徐妃格”谜。到光绪年间葛芝湄在《余生虎口虎·凡例》中,才提起“半妆格”。凡此种种,戚饭牛《说文虎》文中所说的“明末扬州马苍山创‘广陵十八格”,所列不少格名与其他谜书中同类谜格产生的时代严重不符。
  根据上述资料,首先可以肯定,《韵鹤轩笔谈》是清代与《七嬉·冰天谜虎》同时或晚一些时间苏州文人的作品,与明末明末扬州风马牛不相及,文中所谓“十八格”与“明末扬州马苍山创‘广陵十八格’”无关。其次,也可以肯定,即使明末有扬州马苍山其人,决非谜格的首创者;还是《隐语鲭腴》“灯谜相传有广陵十八格”的提法比较合乎情理。因此,我们是否可以做这样估计:一个可能是,“广陵十八格”只是在《镜花缘》的“广陵十二格”说法以后,又陆续出现了六种格法,民间口头上流传此一提法,到光绪年间才由徐宾华在《隐语鲭腴》提起。第二个可能是民间错将《镜花缘》的“广陵十二格”说法和《冰天谜虎》“十八格”混在一起,而有此提法。至于“明末扬州马苍山创‘广陵十八格’”之说的估计是:一个可能明末扬州确有马苍山其人,持“广陵十八格”之说,但是决非谜格创始人。另一可能则根本是据《隐语鲭腴》提法,伪托明人所创。但是可以肯定,不论那个估计,均未传下具体格名;现在流传的“十八格”格名,当是民国年间谜人补列。
  至此,不由感叹人的想象力竟如此丰富,在信息缺乏的情况下,无中生有有之,捕风捉影有之,移花接木有之,张冠李戴有之,竟然造出一个所谓“明朝扬州马苍山《韵鹤轩笔谈》中所谈的‘广陵十八格’”这个假信息,让我们津津乐道了近百年。如果李开先《诗禅》能够较早流转,“明朝扬州马苍山首创‘广陵十八格’”的提法,就法成立。如果《韵鹤轩笔谈》能够较早流转,《增广隐格释例》、《灵霄阁谜话》也不会说“《韵鹤轩笔谈》载有‘广陵十八格’。”可能还有不少谜书还在“ 珍藏 ”着,所以我们对“广陵十八格”的来龙去脉还不能原原本本的了解清楚。但是我们总归可以不再受骗,这就要感谢《谜书集成》的出版,也要感谢“海上谜谭”将这么多的前人谜话公布于网。同时我也希望手头上保有有关灯谜的孤本、善本、残本、抄本贡献出来;不论出版、抄印还是上网。如果一味秘不示人,最后只能成为佚书。




「还没有人打赏,我来支持一下」

谜材网

真诚打赏,手留余香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谜材标签: 十八 广陵 马苍山 谈》 明末
 编辑整理:谜材网 www.cdengmi.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时间:2009-07-01 21:13
 阅读 

 微信公众号:谜材网(cdengmi)
 版权声明:任何转载及复制,请注明谜材来自谜材网//不注明出处,谢绝一切转发及复制,请尊重整理人员的辛勤劳动!
 转载及复制,请注明出处!谜材网
 本文链接:http://www.cdengmi.com/dengmi/dmbk/737.html

顶一下[3]

踩一下[0]

上一篇:别解
下一篇:谜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