胼胝奏艰食,一瓢甘糟糠(《正气歌》句)时穷节乃见

胼胝奏艰食,一瓢甘糟糠(《正气歌》句)时穷节乃见 拟谜:黄育群 评析:杨志远 杨时,字中立,号龟山,宋代著名的理学家。建炎四年(1130年),杨时以年事已高为由告老还乡。杨时回到家乡后,生活十 分俭朴,教育儿孙要俭以养德,他告诫后学者:富贵如浮云,

胼胝奏艰食,一瓢甘糟糠(《正气歌》句)时穷节乃见

拟谜:黄育群                评析:杨志远

 

杨时,字中立,号龟山,宋代著名的理学家。建炎四年(1130年),杨时以年事已高为由告老还乡。杨时回到家乡后,生活十分俭朴,教育儿孙要“俭以养德”,他告诫后学者:“富贵如浮云,苟得非所臧。贫贱岂吾羞,逐物乃自戕。胼胝奏艰食,一瓢甘糟糠。所逢义适然,未殊行与藏。”(杨时《书含云寺学者》)。题文典出于此。
“胼胝奏艰食,一瓢甘糟糠”意思是经常辛勤劳动,手掌足底生满老茧,说明食物来之不易;用一瓢酒渣、米糠等粗劣食物来充饥也会甘之如饴。反映出生活之节俭程度。会意为:穷苦贫困之时表现出了节俭。谜底为宋·文天祥《正气歌》:“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时穷节乃见”意思是:在危难的关头,一个人的节操才能显现出来。
谜贵在别解,互回其词,此谜扣合上即是以谜底别解之手法:“穷”从谜底原意危难关头,别解为穷困;“节”从气节别解为节俭、节省,词性从名词改变为动词。“节”更是谜眼所在,一为文天祥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一为杨时“俭以养德,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此二“节”皆垂范当世。究其“穷”,也别解在底,起衬托之效。斯谜以原句为面,扣合有理有节,极具教育意义。
余曾见以“贫者不受嗟来之食”射“时穷节乃见”,远风也曾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射“时穷节乃见”,皆是以“穷”字别解,“节”扣原意。品味斯谜,则足见谜法有穷,思路无穷也。
(转自远风斋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67800e010179oa.html)

 




「还没有人打赏,我来支持一下」

谜材网

真诚打赏,手留余香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谜材标签:
 编辑整理:谜材网 www.cdengmi.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时间:2012-07-27 07:38
 阅读 

 微信公众号:谜材网(cdengmi)
 版权声明:任何转载及复制,请注明谜材来自谜材网//不注明出处,谢绝一切转发及复制,请尊重整理人员的辛勤劳动!
 转载及复制,请注明出处!谜材网
 本文链接:http://www.cdengmi.com/dengmi/dmpx/1121.html

顶一下[1]

踩一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