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扣灯谜与等式分析法
形扣灯谜与等式分析法 厦门 郭少敏 【关键词】 形扣灯谜、等式分析法、主字、提示词、闲字、纯形扣、非纯形扣、形扣从宽、半露面、无示变形 【提纲】 一、 引论 二、 研究对象:形扣灯谜 (一) 谜面别解形扣法 (二) 谜底别解形扣法 (三) 面底双别解形扣
形扣灯谜与等式分析法
厦门 郭少敏
【关键词】
形扣灯谜、等式分析法、主字、提示词、闲字、纯形扣、非纯形扣、形扣从宽、半露面、无示变形
【提纲】
一、引论
二、研究对象:形扣灯谜
(一) 谜面别解形扣法
(二) 谜底别解形扣法
(三) 面底双别解形扣法
三、研究方法:等式分析法
四、主字、提示词、闲字
(一) 主字
●“纯形扣”和“形扣从宽”
●“非纯形扣”和“半露面”
(二) 提示词
●五大类“运算”提示词
1、 加法提示词
2、 减法提示词
3、 乘法提示词
4、 除法提示词
5、 变形提示词
●综合“运算”
●其他提示词
●提示词的四大特征
1、 形态不定性
2、 别解许可性
3、 一拖N功能
4、 提示不确性
(三) 主字、提示词的关系和“无示变形”
(四) 闲字
五、结论
【正文】
一、引论
近年来,随着灯谜制作技巧的不断创新、发展,形扣灯谜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有个显著的特点是:谜底越来越长。以前比较少见的三字、四字底材,现在已经司空见惯。一些多达五字以上的底材,也被做成了形扣谜。
谜例(1):挥笔一生录风云,入木三分写鬼精(五唐)魂来枫林青【陈继耿作】
底字的增多使析形变得错综复杂,一些传统谜理无法解释的现象便显露了出来。自动拆字、自动离合、无示离合等词汇,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谜学研讨的文章或辩论中。2011年新津谜会首创的现场辩论赛,有这方面的辩题;一些被认为属于“自动”、“无示”的获奖佳谜,引起了争议。
另一方面,“形扣从宽”、“半露面”等老问题依然时有争执、难成定论。可以说,关于形扣灯谜,谜人们认识不一,经常会有一些针锋相对的观点。
《中华谜艺》(总第16期)曾刊登蔡民荣先生的一篇谜论《试论灯谜网络化的利与弊》,其中有一段对谜例(1)的评论如下:
第十届华清杯的冠军作品“挥笔一生录风云,入木三分写鬼精”射“五唐”“魂来枫林青”一谜中,用离合手法来扣合五言唐诗句,可谓奇巧之极,但仔细分析此谜,便可看出,不仅谜面中出现不相关的闲字,也缺少离合手法中必备的抱合词素,而且谜底是由谜面中分析出来的偏旁部首和字素通过杂乱无章的随意组合而得到的。这则作品最终成了冠军作品,很能说明当今网络灯谜的创作上的一些问题。
对于这段评语,笔者不敢苟同。因为蔡先生并未言明“闲字”所在,寻找谜面中与底字字形无关的字眼,得出“挥笔”、“生”、“录”、“入”、“分”、“写”这几个字,姑且认为包含蔡先生所说的闲字。我认为,这些字眼属于本谜的“提示词”,换一种说法,就是蔡先生提到的“抱合词素”。因“抱合”容易使人理解为仅仅是“合”,而形扣灯谜往往是分、合、变形等等情况复杂,所以我们不妨用“提示词”这个新词来描述这类字眼。
我们来分析一下:“挥笔一生”,可以别解成:挥笔(写)使“一”这个字根生出来;“录风云”,可以别解成:录入两个字根“风”和“云”;“入木三”,可以别解成:嵌入三个“木”;“分写鬼精”,可以别解成:分开写“鬼精”这两个字。可见这些字眼各司其职,在析形过程中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不仅不能算作闲字,恰恰就是蔡先生误以为缺少的“抱合词素”。
除了蔡先生,还有一些谜友也发表了不少有关谜文,对形扣灯谜进行了有益的探讨。然而,这些文章一般存在以下不足:
1、指出问题时语焉不详,如上文提到的说到“闲字”,却未明确指出;
2、只是对形扣灯谜的某一种成谜方式(一般为谜面别解析出谜底字形)进行片面分析,未能涵盖所有形扣灯谜的类型;
3、对谜作各部分字眼未能有科学、准确、清晰的界定和归类,未能抓住各类字眼最本质的区别,很多方面是模糊和混乱的。
同时必须指出,传统谜理对形扣灯谜的一些概念的命名和定义,现在看起来,不少是不尽科学的。比如前文提到的“抱合词”;又比如将形扣灯谜称作“离合谜”,但显然不仅仅有离有合,还有旋转变形等,所以称“形扣灯谜”,更为准确。本文将尝试对一些主要概念进行重新命名定义,以求更为合理。
形扣灯谜存在的诸多问题、“纠结”,往往使制谜者、评佳者,尤其是初学者,无所适从。因此,对形扣灯谜进行一番系统全面的分析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试图通过对各类形扣灯谜的细致解剖,来总结形扣灯谜的客观成谜规律、来探讨形扣灯谜的一些敏感问题。
二、研究对象:形扣灯谜
笔者在《谜法理论构想》(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262eae0100049x.html)一文中曾经指出:形扣法是灯谜“扣合”的三大种类之一,并给形扣法下定义为:指面底中一方解释析出对应一方的字形,或双方解释形成字形上的关联。
形扣法与别解的搭配,便构成了形扣灯谜的主要谜法。我们不妨来简单回顾一下当时分析的三大类谜法。
(一)谜面别解形扣法
理论上有两种情况。
A:谜面的别解析出谜底的字形,可标示为:别解——(形扣)——字形。
谜例(2):自小在一起,目前少联系(字)省【王能父作】
谜例(3):他去也,怎把心儿放(字)作【王能父作】
谜例(4);白首不改吞吴志(毛泽东词)天知否【王东雄作】
引论中的谜例(1)也属于此类。
B:谜面的别解和谜底的原意形成字形上的关联,可标示为:别解——(形扣)——原意。
谜例(5):奈何只存其二(三字拆字解说语)损“大”、“小”【为说明情况特制】
(二)谜底别解形扣法
一样有两种情况。
C:谜底的别解析出谜面的字形,可标示为:字形——(形扣)——别解。
谜例(6):阴性(成语二)心不在焉、旗开得胜【佚名】
D:谜面的原意和谜底的别解形成字形上的关联,可标示为:原意——(形扣)——别解。
谜例(7):“奈”字如何变成“二”字(成语)没大没小【为说明情况特制】
(三)面底双别解形扣法
只有一种情况。
E:谜面的别解和谜底的别解形成字形上的关联,可标示为:别解——(形扣)——别解。
谜例(8):奈何只存其二(成语)没大没小【吴仁泰作】
形扣与别解搭配时,只能有以上三大类、五小类的成谜方式。当然,必须指出,谜面别解形扣法的第一种情况,即A,是被使用最多的,是创作的主流,是形扣灯谜的代表。C和E,也有一定数量,但明显较A少。而B和D,尤其是B,几乎是没有的,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可能。
同时还必须指出,形扣还可能和义扣、音扣在一谜中重复或分段运用。
谜例(9):久经乱,多是两处歇。婉转安能舍,更人心怆别。日移香谢。但画残竹,一笺无可写!应念妻惜,牛女相盼亦此夜。(传统节日)七夕【郭少敏作】
谜例(10):大胆授课,大胆改革(毛泽东七言)敢教日月换新天【郭少敏作】
前者为形、音、义三重复扣,后者为义扣、形扣杂糅。这类灯谜里的形扣部分,同样可以按情况归入以上五小类,比如谜例(9)、(10)的形扣,都应归入E。
三、研究方法:等式分析法
多年来,谜界一直在寻找一种简捷、直观的形扣灯谜分析法。我们欣喜地看到:形扣灯谜的成谜原理跟数学中的“等式”概念十分相似,有部分谜人已经把加减运算引入了形扣灯谜的解读分析。
谜例(2)中,谜底“省”字,是由谜面的“自”与“小”或“目”与“少”组合而成,成谜是一个运用加法的过程,可以用“等式”表达如下:
自+小=少+目=省
谜例(3),则是减法和加法并存:
(他-也)+(怎-心)=作
而实际上,通过尝试,我们会惊奇地发现:乘法、除法、因式分解变形以及方程(等式的一种)等数学概念,同样可以借用。
谜例(1)中,谜底三个“木”字根的析出,就是乘法。“米”字根和“青”字,则可以视作谜面“精”字的因式分解变形,我们在“等式”中用【变】(分解属于变形的一种,本质上也是变形)这样的符号来表示。
一+风+云+木*3+鬼+精【变】=魂来枫林青
谜例(4)中,谜底“知”字上头的“丿”,其实可视作谜面的“白”取百分几(用N%来表示)后得出的结果,这是一种除法。谜面的“吞吴”,同样进行了因式分解变形。
白N%+不+吞吴【变】=天知否
在A、C两类中(即谜底或谜面有一方固定是字形,没有别解或原意参与扣合),如果未采用 “叫入叫出”等特殊手法,则可以肯定:
谜面和谜底分处于“等式”中等号的两边。
B、D、E则不一定。但无论哪一类,无论多复杂,都可以列出“等式”。我们来列一下比较复杂的谜例(9)中形扣部分的“等式”:
久【变】+多【变】+{[(婉【变】-安)+人+心【变】]-怆}+[(日+移)-香]+[(残+竹)-(一+笺)]=夕*7
凡采用“叫入叫出”成谜的,用“方程”来分析可能更容易理解。谜例(6)、(8)就是两道“方程”,其中未知数x分别代表谜面和谜底。具体如下:
问题:x -心-旗(阝)=胜
解答:x =胜+旗(阝)+心(忄)=阴性
问题:奈+x=二,
解答:x=二-奈=-大小(负的“大小”)
我们将这种能够直观地梳理析形步骤的方法,称作“等式分析法”。所有成立的形扣灯谜,应该都有它的“等式”(含“方程”),如果列不出“等式”,说明这个谜不成立。
“等式分析法”是本文研究形扣灯谜的基础方法,下文的举例将直接在谜例后列出该谜的“等式”(含“方程”)。形扣灯谜的很多新概念、新名词,都要通过这种方法予以界定、区分。而通过对形扣灯谜的解剖、归纳,又可以使大家进一步认识“等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四、主字、提示词、闲字
现在,我们可以把形扣灯谜的谜面、谜底都放上“解剖台”,按照“等式分析法”逐一分析、解剖,我们会发现,它们由“主字”、“提示词”和“闲字”三部分组成。
(一)主字
面底上直接出现在“等式”中的字眼,相当于被运算的“数”或运算后的“得数”。它们以本身的字形或象形、字义、字音等参与形扣,是面底产生字形关联的主体元素,我们不妨将它命名为“主字”。
●“纯形扣”和“形扣从宽”
面底主字之间的关联不涉及到象形、字义、字音,而完全是纯粹字形变化的,称为“纯形扣”。前八个谜例,除了谜例(6),其余均为纯形扣。谜例(9)、(10)的形扣部分,也是纯形扣。
纯形扣的原则是:面底对应的字形必须相同。但具体分析,我们会发现有以下三种情况:
1、基本相同
谜例(1)的“一、风、云、鬼、青”、谜例(2)的“目、少”、谜例(3)的“亻、乍”、谜例(4)的“丿,不、天、口”、谜例(8)的“大、小”、谜例(9)的第二到第七个“夕”、谜例(10)的“大、月、日、一”,这些字或字根在谜面和谜底重复出现时,其形状、结构、笔画基本相同。当然我们也会发现,除了“亻”和谜例(1)的“一”,大部分字或字根重复出现时,其字体大小是有差异的,不是缩小了,就是放大了。这种细微的差异谜界共识为可以忽略。
2、偏旁部首互代
谜例(1)里的“木”,到谜底“枫”中,最后一“撇”变成“点”了;谜例(2)里的“小”,到谜底“省”中,中间的“钩”没了。这些字或字根,在谜面和谜底重复出现时,虽然形状、结构、笔画不尽相同,但它们是“字”和与它等同的“偏旁部首”的关系,比如“心=忄”、“水=氵”等。这种偏旁部首的互代,被认可为也属于纯形扣。
3、形扣从宽
谜例(2)的“自”不是谜底“省”的偏旁部首,其字形出现在谜底时,发生了一些小变形,一“撇”撇得更长,通过了下面的“目”字。但是,这两者形状酷似。传统谜理认为它们可以扣合。并称之为“形扣从宽”。谜例(1)里,“来”去掉“一”看作“米”;谜例(9)的第一个“夕”,由“久”变形而成,最后一“撇”成了“点”,都可算作此类。
关于“形扣从宽”,王水松先生曾在《中华谜艺》(总第24期)发表文章《“形扣从宽”之我见》,予以坚决反对。他反对的理由可以归纳为两点:第一是从“形扣从宽、义扣从严”这句谜界俗语出发,认为既然义扣要从严,那么本着公平对待的原则,形扣也要从严;第二是“形扣从宽”违反了汉字正确的书写规范,很可能对学生或受众进行误导。
对于这两点,我的看法有分歧。
第一:义扣从严这种说法本身就值得商榷。在义扣灯谜中,很多谜底别解都不能严格符合规范的语法或使用习惯,但照样是成谜允许的,实际上,义扣也是从宽的。如果真要“公平”,既然允许义扣不从严,那么,也应该允许形扣不从严。
第二:灯谜毕竟是一门艺术。我们不能用透视原理来苛求齐白石的国画;不能用地心引力来批驳金庸轻功的夸张艺术。酷似字形的发现,正是人类形象思维的巧妙发挥、正是形扣灯谜的艺术魅力之一。所以我们不能用书写规范来衡量灯谜形扣。
至于说到“形扣从宽”是“教人写错别字”(引自王先生原文),这就有点“危言耸听”。灯谜本身就是必须学会了规范书写之后再来玩的游戏,而不是在教人“生字”该怎么写。我们不否认误导的可能性,但不能因此而否定艺术。义扣灯谜,对正确的阅读理解能完全不产生误导吗?我们因此就要放弃“别解”了吗?比起“形扣从宽”,书法艺术对规范书写的误导可能性,不知高出几倍,但我们能放弃书法吗?
●“非纯形扣”和“半露面”
面底主字之间的关联涉及到象形、字义、字音,不是纯粹字形变化的,称为“非纯形扣”。
1、涉及象形
谜例(6)中,“月、生、心”都属于纯形扣,但谜面“阴”字的“阝”,对应在谜底里却是“旗”,这是象形手法的非纯形扣。
2、涉及字义
谜例(11):来日破魏靠子龙(电影)香魂女【施奕盛作】
等式:日+魏【变】+子龙(云)=香魂女
谜例(12):“徘徊于桂椒之间”(水果)榴梿【郑育斌作】
等式:徘徊于……之间(留连)+桂(木)+椒(木)=榴梿
谜例(11)的字根“云”通过“子龙”人名借代析出,其余为纯形扣。谜例(12)的谜底字根完全是非纯形扣。“留连”通过“徘徊于……之间”的“等义换字”析出,两个“木”通过“桂”和“椒”的借代析出。
3、涉及字音
谜例(13):“梵声天上来”(字母)E【杜娟作】
等式:梵(声母F)+天N%=E
谜底的一部分形状“F”,是通过谜面“梵”提取拼音声母而析出的。
非纯形扣的手法很多,除了象形、借代、等义换字、提取声母以外,还有数量换算、笔画名称等,限于篇幅,不再一一举例赘述。大家只要记住它们的共同点:字根的析出不是纯粹的字形变化。
形扣灯谜发展到现在,纯形扣谜的数量远远多于非纯形扣。有部分谜人认为拆字应该追求纯形扣,但也有人认为纯形扣灯谜属“半露面”,是病谜。
笔者的观点是:两者皆是成谜之法,所谓班香宋艳,各有攸宜。在当前纯形扣灯谜大量存在、佳构纷呈的事实下,“半露面”的说法尤其不合时宜。如果半露面不成谜,那将是形扣灯谜的“灾难”,被否定的谜作何止成千上万。这种理论,会把形扣之路堵死。
在不伤文意的前提下,笔者倾向于尽量采用纯形扣。如果选用一些非纯形扣,可以使谜面更为自然,雕琢的痕迹更少,则也不必强求纯形扣。如谜例(11)、(12)、(13),都不失为浑然天成、可读可赏的成功之作。
(二)提示词
面底上除了主字以外,还有一些不直接出现在“等式”中,只是用来提示主字是如何进行析形“运算” 的字眼,相当于“等式”中的“运算符”。少数虽然不能对应“运算符”,但有其他作用。它们不直接参与主字字形的扣合,而是以本身的原意或别解对主字的析形起提示作用,我们不妨将它命名为“提示词”。
●五大类“运算”提示词
大部分提示词可以对应“等式”中的运算方法,按算法的不同,分为以下五大类:
1、加法提示词
提示相加,相当于“等式”中的“+”。凡是使主字、字根进行合并、增加的提示词,如谜例(1)的“挥笔……生、录、入”、谜例(2)的“在一起、联系”、谜例(4)的“志”、谜例(9)的“但画”、谜例(11)的“来、靠”、谜例(13)的“来”,都属于此类。
2、减法提示词
提示相减,相当于“等式”中的“-”(减号或负号)。凡是使主字减掉其包含的字根的提示词,如谜例(3)的“去、把……放”、谜例(6)的“不在焉、开”、谜例(8)的“没”、谜例(9)的“能舍、别、谢、无可写”,都属于此类。
这类形扣的主字有个显著特点,那就是“被减字”必须包含“减字”。如果“被减字”和“减字”字根完全等同,那么相减的结果为0,即没有留下任何字形。
谜例(14):小儿消极变积极(字)税【郭少敏作】
等式:儿-极+积【变】+极=税
其中“极”正负相抵,在谜面被整字减掉。这种方法称作“抵消法”。
3、乘法提示词
提示翻倍,相当于“等式”中的“*”(乘号)。谜例(1)的“三”、谜例(9)的“七”,都属于此类。它们一般都是数词,也可能是表示数量的词汇,比如“重”、“双”、“对”等。
如果乘法提示词是“一”,则表示主字保持原形(任何数乘以1都是原数)。假如用“一江流水”扣“工”,有谜友认为“一”字抛荒了,其实这里的“一”可以看作乘法提示词的特殊情况。
4、除法提示词
提示取百分几,相当于“等式”中的“N%”(除法的一种)。凡是提示取主字、字根的一部分的提示词,如谜例(4)的“首”、谜例(13)的“上”,以及所有用来提取字的一部分的方位词和“半”、“残”等,都属于此类。
除法提示词可以提示取主字的一部分,也可以提示去掉主字的一部分(留下一部分,本质上也是“取”)。如:“名利始终是空”扣“和”;又如:
谜例(15):泉水流,灯火暗,明月当空秋自寒(花名)白丁香【方炳良作】
等式:(泉-水)+(灯-火)+(明-月)+秋N%=白丁香
通过逻辑推理(寒则无火)使谜面主字“秋”取一部分而得“禾”。这里的“自寒”便是一种特殊的除法提示词。
使主字去掉一部分留下一部分的提示词,本质上只有两类,一类就是减去相同字根的减法提示词,其他的,均应归入除法提示词。
5、变形提示词
提示变形,相当于“等式”中的【变】。主字、字根不发生加减乘除的变化,而只是通过分解、旋转等动作而产生变形,这时候用到的提示词,如谜例(1)的“分写”、谜例(4)的“改”、谜例(9)的“经乱、两处歇、转、更”、谜例(10)的“改革、换、新”、谜例(11)的“破”、谜例(14)的“变”,都属于此类。
变形提示词的主要种类是提示分解,将字分解成各个字根,字根的形状并未改变,只是排列组合发生了变化,因而整体形状改变了。比如谜例(1)的“精”变成“米青”、谜例(4)的“吞吴”变成“天天口口”、谜例(9)的“多”变成“夕夕”、谜例(10)的“大胆”变成“日月天”、谜例(11)的“魏”变成“禾鬼女”。
还有少部分变形是连字根形状也发生变化的,比如谜例(9)的“久”变成“夕”、谜例(14)的“积”变成“税”去掉“儿”剩下的形状。又比如:
谜例(16):此夕临去泪纵横(世界民族)法罗【郭少敏作】
等式:夕+去+泪【变】=法罗
“泪”字的字根“目”发生了旋转变形,用“纵横”来提示。
而谜例(9)中的“更”字,则是提示“心”变成了“忄”。前文提到,这种情况不用提示也可以视作等同,当然,提示了,也可以算作变形。
●综合“运算”
一个字根的析出有可能是个复杂的过程,是上述五类“运算”中某几类的综合。比如谜例(9)中第四个“夕”的析出:“婉转安能舍,更人心怆别”,列式如下:
[(婉【变】-安)+人+心【变】]-怆
整体看起来是个减法,但先经历了变形、减法、加法(含变形),最后才再减一下。这是加减、变形的综合运用,它的提示词都可以分别归入以上五类。还有一些综合运用,比如用“湖中倒映”扣“潮”,就经历了乘法(2倍)和变形,“倒映”这个提示词,就无法归入以上五类,属于综合应用的特殊提示词。
●其他提示词
除了上述五类,还有一些跟运算方法无关的提示词。它们种类很多,无法一一归纳,下面简要介绍上述谜例有出现的几种。
1、组合位置词
一般的加法组合是随意组合,但有些谜面也会给出明确的组合位置。比如谜例(2)中的“前”,表示“少”要加到“目”的前方。
2、字体缩放词
前面提到,字体大小普遍存在的差异,谜人一般予以忽略,但有些谜作却能用提示词予以明示。如谜例(3)中的“儿”,表示“怎”要减去的“心”是一个“心儿”(小一点的心);又如谜例(14)中的“小”,表示谜底“税”里面的“儿”比谜面的“儿”要小一号。
3、“等于”提示词
叫入叫出法灯谜中,表示叫入或叫出后会得到一种结果的提示词,相当于“等式”中的等号。如谜例(6)的“得”、谜例(8)的“只存”。
4、谜底的代词
叫入叫出法灯谜中,谜面提问谈及谜底时的疑问代词,相当于“方程”中的“x”。比如谜例(8)的“何”。
5、主字附带词
主字附带的代词等。如谜例(8)的“其”,指“那个‘二’”、谜例(16)的“此”,指“这个‘夕’”。
6、提音提示词
提示主字的声母、韵母或整个拼音入谜。比如谜例(13)的“声”。
●提示词的四大特征
1、形态不定性
提示词长短不拘、形态各异,可以是一个字,也可以是一个词或短语。其位置也灵活多变,可以在它负责的主字前,也可以在后,还可以把主字夹在中间。我们从上文的五花八门的提示词中,可以明显感觉到这个特征。
2、别解许可性
提示词作各种提示时,可以是它的原意,也可以是它的别解。比如谜例(4),“首”、“改”沿用了本意,“志”则由“志向”(名词)别解为“记上”(动词)。
3、一拖N功能
一个提示词可以管一个主字,也可以管多个。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那个“一拖六”佳谜:
谜例(17):初听流莺喧柳叶(19笔字)藻【李创龙作】
等式:听N%+流N%+莺N%+喧N%+柳N%+叶N%=藻
本谜面底共八字,除了“初”字为除法提示词外,其余均为主字。“初”字一字管六字,表示“听流莺喧柳叶”各取前方的百分几。
“一拖N功能”使提示词变得非常强大,但运用得当与否,还是因谜而异。笔者倾向于要么一拖一,要么一拖到底,并且所“拖”的一列主字中间不再插入其他提示词。
4、提示不确性
在五类运算提示词中,除了减法、乘法,其他三类均存在提示的“不确定性”。
加法提示词,各个主字、字根可以随意组合。
除法提示词,百分几无法确定。如谜例(17)的“流”之“初”,离开本谜,结果可以是“氵”,也可以仅仅是一点“、”。即便是“半”这样的提示词,也不可能都是精确的50%。
变形提示词,变形(含“分解”)到什么程度、变形(含“分解”)后字根位置如何摆放,均是不确定的。
提示词的不确定性,正体现了灯谜需要猜射的特性。提示的多种可能,需要猜者根据谜目结合预猜测的谜底进行遴选、取舍。而一旦破底,提示词在此谜的特定条件下的“确定性”又显露了出来。仍然以谜例(17)为例,在此谜中,“流”之“初”只能是“氵”,因为如果它是“、”,就组不出合目的谜底了。
由于提示词的不确定性,同一种提示法、同一个提示词,哪怕毫厘不差,但是在不同的谜作中运用时,其对主字的提示结果可能是不一样的,甚至是千差万别的。而不同的结果就会使谜作的品质产生高下优劣之分。一个“破”字,在谜例(11)中,将“魏”字拆成“禾鬼女”,显得恰到好处。同样是这个“破”字,在另一个谜里,把某些字大卸八块,拆到笔画,就可能令人望而生厌。有些谜人分析形扣灯谜时,往往会犯这样的错误:举了一个较差的谜例,就断定其中的某种提示法和提示词不好,殊不知,这种提示法和提示词跑到别的谜例中,就有可能变得非常好。
(三)主字、提示词的关系和“无示变形”
一条形扣灯谜,如果只有提示词,没有主字,就好像等式里没了数字,析形就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相反,如果只有主字,没有提示词,就好像等式里没了运算符,这就失去了析形的“道路”和“方向”。可见,主字和提示词,是相辅相成、密切关联的一对元素。一言以蔽之:
所有形扣灯谜,都是主字和提示词有机结合的产物。
毋庸置疑,主字是不可或缺的。那么,提示词,是否也一定如此呢?
回答是否定的。有些提示词,是可以省略的。
我们来看谜例(3)的“等式”:
(他-也)+(怎-心)=作
谜面“他去也,怎把心儿放”中,只有两个提示括号内减法的提示词,并没有一个提示两个括号相加的提示词。这个加法提示词被省略了。再仔细观察其他谜例的“等式”,会发现,很多谜完全或部分省略了加法提示词。这就好比数学中,正数前面的“+”一般被省略掉。进一步分析,还可以发现,加法是可以最后算的。由此我们得出一条规律:
形扣灯谜中,“加法提示词”是可有可无的,字形组合是可以最后进行的。
然而,减法、乘法、除法这三类提示词,无疑是不能省略的。只要想想数学里的“减乘除”,就很容易明白这个道理。
现在剩下一类,变形提示词,能不能省略呢?
其实,这就是当前争议较大的“无示离合”问题。上文提到,“合”可以“无示”,“无示离合”其实指的是没有变形提示词的变形。所以,将这类现象称为“无示变形”,更为科学。为了更清楚地分析问题,我们用三组形扣来对比:
1、把“叶”字逆时针旋转90度——古
2、变态叶——古、田、由、甲、申、旧
3、叶——古、田、由、甲、申、旧
显然第1种是“有示”的,而且提示很充足,没有不确定性。不用结合谜目,就能轻易猜到结果是“古”。
第2种也是“有示”的,告诉你要“变态”,只不过变态的结果有多种,你必须根据谜目判定谜底会是哪一种结果。这就是前面说过的,提示词的“不确定性”。
第3种,就是不告诉你“叶”字要变,但谜底,却是变了的。这就会给猜射带来很大的困难。逻辑上,也较难令人接受。这是真正的“无示变形”。
有一部分谜人对“无示变形”存在一个典型的误解,那就是将提示词的不确定性(第2组)也认作“无示变形”。认为只有把形扣做成如第1组那样精确,那才算是“有示”。于是一句“拆法过于随意、杂乱无章”,就给谜作贴上“无示”的标签。殊不知,乱,未必就“无示”,而不乱,未必就“有示”。
而对第3组这样的真“无示”,谜界至今莫衷一是,认同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
笔者的观点是:不能一概否定,也不可任其自然。而是要根据变形的程度来判断,要具体灯谜具体分析。如果变形程度较大,那最好还是要有变形提示词;如果变形程度细微,那么没有变形提示词也未尝不可。我们不妨来对比分析以下一组谜作:
谜例(18):人住在天山(天文现象)日全食【摘自彤彤博客,未注作者】
形、义杂糅,形扣部分等式:人+住+山(艮)=全食
谜例(19):品来更增三分香(成语)一唱一和【陈见生作】
等式:品【变】+三【变】+香=一唱一和
谜例(20):当初倚筇立多时(乐理名词)音符【文木作】
等式:倚N%+筇N%+立+时=音符
谜例(18)的主字“住”,未经任何提示,在谜底分解为“人”、“王”和“、”,变形程度比较大。所以本谜不仅不好,连“成谜”的资格都难保证。
谜例(19)的变形提示词有两个,“更”和“分”。“更”字负责“品”字的变形。“分”字可以负责其前的“三”,也可以负责其后的“香”。因为“三、香”两个主字在谜底均被分解,这样,处在中间的“分”就顾此失彼,管了这个就管不了那个。鉴于“三”在谜底的变形更大(成了三个分开的“一”),我们让“分”来管它。这样“香”在谜底的分解就是“无示”的。但是分开的两部“日”和“禾”中间仅仅隔了一字,而且是最简单的“一”字,这个变形程度不算太大,部分谜人认为可以接受,因此,本谜也得到一些好评。
再看谜例(20),主字“时”在谜底被分解为两部,也没有变形提示词(“多”字在这里是加法提示词,无法提示变形),但分开的两部次序未变,靠得比较近,甚至都处于各自母字的下部。整体看过去,谜底仿佛浮现着一个略微靠低、略微分开的“时”字。这个变形,是非常细微的,缺少变形提示词也无妨,甚至更有一种“变而不变”的哲学美感。加上拟面“倚筇”(拄着竹杖)选字的新颖别致,更使此谜显得独具个性、诗意清新。
有一些“无示变形”,可以修改成“有示”。比如谜例(19),如果我们把谜面改为:“品来更增香三分”,根据提示词的“一拖N功能”特性,“分”字便可以统管“香三”二字,从而使本谜彻底摆脱“无示”。
必须指出,前面提到的非运算类的其他提示词,除了“提音提示词”,其他基本上都是可有可无的。比如叫入叫出法灯谜中的“‘等于’提示词”,有更好,没有,也无所谓。
谜例(21):“不与秦塞通人烟”(儒学经典)春秋【黄冬妮作】
问题:x-秦+人=烟
解答:x=烟-人+秦=春秋
在“人”和“烟”之间,缺少一个相当于等号的提示词,但并不影响此谜在华清杯中夺魁。
(四)闲字
有些形扣灯谜面底上的一些字眼,在“等式”中无法找到位置,既不是对应“数”的主字,又不是对应“运算方法”的提示词,也没有什么其他实际用处,我们称之为“闲字”。
闲字如果毫无用处,就成为谜作如鲠在喉的硬伤,是一种谜病。但有些时候,闲字的巧妙应用,反而使谜作更有灵性。比如:言何以为信(杂志)自然与人,谜底的“自然”属于闲字,但由“大自然”(名词)别解成“自然是要”(副词)之后,用来加强回答谜面提问的语气,使本谜词性腾挪灵动、谜趣盎然。
五、结论
形扣灯谜,堪称灯谜作品的半壁江山,是灯谜艺术不可或缺、不可偏废的一面。虽然它种类繁多、错综复杂,但并非无章可循、无法可解。通过“等式分析法”,可以较为科学、准确、清晰地探索每一条形扣灯谜析形的草蛇灰线,并总结出一些大体的规律,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比如:通过分析大量被承认的形扣灯谜的“等式”,我们会总结出这样一条规律:
形扣灯谜的析形“运算”,遵从数学中的“括号”原则。
比如:先加后减的,可以把减的部分括号起来先算,但是“减法”连用时,却必须按谜面提示的次序,不能提前来。也就是说:只可以把加号之后的“减法”括号起来先算,不能把减号之后的“减法”括号起来先算。
谜例(22):“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先秦名臣并称,二字)伊旦【黄冬妮作】
本谜有两种解法:
1、把谜面的“故”和“沉……至”当作减法提示词,满足这个扣合的“等式”必须是:
但+[君-(吟-今)]= 伊旦
这个“等式”把减号之后的减法“沉吟至今”括号起来先算,正是此谜在华清杯上引起不少非议的原因之一。此谜还有一种解法:
2、把“故”视作闲字,“沉”当作减法提示词,“至”当作加法提示词,得出“等式”如下:
(但+君)-吟+今=伊旦
暂时不管“故”字无用,从数学上讲,这个“等式”是成立的。相当于“负数”概念,“减字”比“被减字”还要大。“但+君”减掉“吟”得“伊旦”和负的“今”,后面再有一个正的“今”与它相抵。但这种解法也无法得到谜界的多数认可,说明形扣灯谜的“等式”,只是非常接近数学里的等式,但不完全等同。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形扣灯谜的一些纠缠不清的问题,一旦引入“等式分析法”,就可以得到直观的认识,很多问题甚至会迎刃而解。
当然,我们说,一方面,形扣灯谜的创新、发展,必须符合它的内在总规律;另一方面,个性的艺术,常常又是不拘一格的,甚至是天马行空的。严格地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可能反而会杀死艺术灵感。任何艺术的奇思妙想,往往是在大致符合总规律的前提下,加以发挥创造。“形扣从宽”、“无示变形”在“偏离度”把握得很好的时候,也能创造出惊世骇俗的作品,正是这个道理。(全文完)
2012年3月
「还没有人打赏,我来支持一下」
真诚打赏,手留余香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编辑整理:谜材网 www.cdengmi.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时间:2012-04-19 14:51
阅读 次
微信公众号:谜材网(cdengmi)
版权声明:任何转载及复制,请注明谜材来自谜材网//不注明出处,谢绝一切转发及复制,请尊重整理人员的辛勤劳动!
转载及复制,请注明出处!谜材网
本文链接:http://www.cdengmi.com/dengmi/dmzl/1043.html
踩一下[0]
顶一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