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谜教材】第五讲 灯谜的创作

第五讲.灯谜的创作 制谜和猜谜在机理上是相通的,猜谜的基本法则同样适用于灯谜创作,制谜和猜谜是两个互逆的过程,两者既对立又统一,有时候猜谜的过程也就是制谜的过程,而制谜的过程有时候也就是猜谜的过程。 一、灯谜创作中谜面设计上的要求 灯谜被称为

第五讲.灯谜的创作

 

    制谜和猜谜在机理上是相通的,猜谜的基本法则同样适用于灯谜创作,制谜和猜谜是两个互逆的过程,两者既对立又统一,有时候猜谜的过程也就是制谜的过程,而制谜的过程有时候也就是猜谜的过程。


一、灯谜创作中谜面设计上的要求
灯谜被称为“最短小的文艺作品”,制作灯谜是一种文艺创作,灯谜的根本特点是“谐隐”,是“回互其辞”。在灯谜创作中,谜面设计是一个重要环节,谜面设计要注意如下几点:

 

1、 不允许“露面”。
    即谜底中不能出现与谜面相同的字或词,也即不能“伤谜母”。又叫“露底”、“露春”、“面底相犯”、“面底相撞”等。“露面”是灯谜的大忌之一,一定要避免。比如:
基本看法相同(打我国城市名一)谜底:大同。
谜面和谜底都有一个“同”字,犯了“面底相撞”的毛病。应改成:“基本看法一致”,这样就避免了“露面”。
再如,“平型关大捷”猜《水浒》人名“关胜”,底面都出现了“关”字,这样底面相犯的谜是不能称为灯谜的。
    最后,“露面”中有一种特殊情况需要说明一下。比如:
闭目养神(草名)苜蓿 摩顶格
远人窥牧马(《四书》一句)或曰放焉 亥豕格
这种通过格的形式产生的“露春”谜,也是属于“露春”的一种,在我们制谜时需要注意一下。

    2、做到底面相扣无闲字。
    所谓“闲字”就是指谜面或谜底中(主要出现在谜面)不相关的字或词。闲字太多会分散思路,把猜测谜者引进死胡同而百思不得其解。例如:
告诉我们赢了(打古代农民领袖一)谜底:陈胜。
这条谜面上的闲字太多,“诉”、“我们”、“了”都是与谜底不相关的闲字。如把谜面改成“告捷”,猜古代农民领袖“陈胜”,这样谜面就显得很精炼,而且底面丝丝入扣,很是贴切。
再如:
横眉冷对千夫指(猜《三国演义》人名一)谜底:严颜。
“千夫指”在“严颜”两字上没有着落,它们是闲字。删去以后,“横眉冷对”与“严颜”扣合得就严谨贴切多了。

    3、扣合宜用“别解”,切忌太“直”。
    别解是灯谜的灵魂,灯谜的谜味是通过别解而产生的,类似于词语解释的谜给人以味同嚼蜡的感觉,如“不要无理取闹”猜常用语“别胡来”,“饭后休息”猜常用语二“吃饱了、没事干”都有是毫无谜味可言的劣谜,初学制谜者易犯此错误,应当尽量避免。如:
请您费心(猜礼貌用语一)谜底:多蒙关照。
这样的谜面显得太直,就像是词语解释。如把谜面改成“夜晚都挂窗户帘”猜“多蒙关照”,谜味就油然而生了。这是因为对“多蒙关照”作了别解。

    4、谜面必须成文。
    所谓“成文”,就是说谜面上的词句一定要讲得通。应避免语法错误、词不达意或文理不通等现象。用诗、词、赋、曲、古文名句作谜面,能给人以文学的美感,但却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创作的题材和范围,因此,谜面不一定要用现成句,但要有文采,力求通顺、简洁。

    5、底面不能“倒吊”。
    “倒吊”也叫扣合倒置,是灯谜中常见的毛病之一,它指的用谜底的小概念去扣合谜面上的大概念。如:
第三线(猜纺织品名一)谜底:丙纶。
保护色(猜汉代名将一)谜底:卫青。
前例中,“线”是包括各种线的总称(当然也包括“纶”在内),是大概念;“纶”是线的一种,是从属于“线”的小概念,所以谜面上的“线”并不一定就是指“纶”。
后例中,颜色有赤、橙、黄、绿、青、蓝、紫等好多种。同样的道理,谜面上的“色”并不一定就是指“青”。
以上两例都犯了“倒吊”的毛病。它们的面和底在扣合上给人一种很勉强的感觉。通常用底面对调的方法就能纠正这种毛病。如上面两例可以改成以“丙纶”猜常用三字词语“第三线”,以“卫青”猜生物学名词“保护色”。
避免“倒吊”的方法很简单,关键是弄清楚事物的隶属关系,要把表示大概念的词或字放到谜底上,把表示小概念的词或字放到谜面上。这样,用大概念去管(扣合)小概念,就合乎逻辑了。

    6、灯谜的面底应该具有思想性。
    灯谜不单纯是一种文化娱乐活动,它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宣传教育作用。在讲究技巧和趣味的同时,也要考虑面底间的褒贬关系以及它的社会宣传效果。比如:
调解委员会(卷帘格*打常用语一)谜底:处理品。
这则谜语,就其制谜技巧而言,是无可挑剔的。但它的思想内容却不足取。把“调解委员会”与“处理品”相对应,客观上会产生不良的后果。诸如此类的灯谜,出现了“底面不投”问题,不管其制谜技法如何巧妙,都应当弃之不用。我们要提倡制作健康向上的谜语,要寓教育于娱乐之中。

    二、灯谜作品的基本要求
一则合格的灯谜作品,应该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1.扣合紧切
灯谜乃是利用汉字一字多义特点的文字游戏。好谜要做到字字落实,别解正确。一是要字义准确,如“盼曙光早临大地”猜外地名“巴黎”,“黎”字意义不清,“黎明”可扣“早晨”,“黎”字典上没有这个意思(基本字义:1. 众,众多:~民。~庶。2. 古通“黧”,黑色)。二是要概念清楚,如“末代皇妃”猜“后继无人”,概念混淆,妃和后并不可互换。三是要防止头重脚轻,即要用大概念扣小概念,而不能用小概念来扣合大概念,也就是前面所说的不能犯“倒吊”的谜病。
2.谜面大方
古人以诗词成句作面为佳,有点失之过严。不过自制谜时谜面必须成文。象“示土”猜单位“合作社”、“杭改作航”猜成语“木已成舟”、“专吃金木火”猜成语“水土不服”等谜作不值一评。如“杯酒献殷勤”猜“曲意逢迎”,扣合不错,但痕迹过多。谜面改为“接风酒”则大方得多。
3.谜味浓郁
灯谜以“曲”字为第一要义,直解形同问答与解释,毫无谜味。如“十天跑完长城”猜“一日千里”,“园艺家专长”猜“移花接木”等差强人意。“百年松树,五 月笆蕉”猜“粗枝大叶”非无别解,然谜味无几。而“鲁迅作品”射“山东快书”,“指腹为婚”射古文篇目《隆中对》,尽得曲中奥妙。
4.用典不虚
灯谜用典乃是常事,不过要有典实为据,不可生造。如:“沛公如厕未遭害”射“在所难免”用的是“史记”事;“吕子明白衣渡江”猜“蒙混过关”用的是三国故 事;“桃花潭水深千尺”射“无与伦比”用的是李白的诗,以典实而扣,不失为佳构。而“孟德编剧,景升登台”猜“操作表演”,“张翼德查户口”猜“飞入寻常 百姓家”,扣得不差,典故却是生造的,不足为取。
5.通俗自然
灯谜要避免生拉硬扯,勉强别扭。如“甚矣吾衰矣”猜“半途而废”,以“半途”(余)扣“吾”;“投之所好”猜戏曲“送鹅”,用“之”扣“王羲之”等。好谜常以通俗自然见长,往往谜面显豁,谜底或曲径通幽,或奇兵突起,或意态悠然。

    三、制谜的基本方法
灯谜制作的具体方法仍然脱离不开灯谜的基本法门(其中主要是会意和增损离合体)中诸多谜法,如正面会意法、反面会意法,分别会意法、假借替代法、增损加减法、离合拆拼法、移位法、包含法、抵消法、排除法、象形法等等。
制谜的方法主要有“以底求面”(即所谓的“与虎谋皮”)和“以面求底”两种。


(一)以底求面的方法:
“以底求面”是灯谜创作中最常用的方法,即先选定谜底,再确定谜目(如果需要,还要选定谜格),然后运用别解、拢意、离合、象形、运典、拆字、借代等手法进行处理,生成谜面而最后成谜。
制作一条谜语,首要的问题是选材,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选择谜底。就谜底来说,灯谜的取材范围相当广泛。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包。比如:诗词 歌赋,成语俗语,影视戏剧,人名地名,书刊杂志,文艺体育,数理科技,文史法律,时事新闻,凡此种种,无一不可入谜。这些素材经过筛选,只要是能够用“会 意”、“离合”、“别解”等方法进行拆解的,都可以制成灯谜。
谜底选定以后,就是定谜目。谜目要求定得准确,不能过于泛泛,使人觉得不着边际。比如猜俗语或常用词语要标明字数。猜地名要标明国内、国外,猜人名时也要 标明国内、国外。最好能标出是哪一类人名,如:作家,文艺家,科学家,画家,戏剧家,教练员,京剧演员,电影导演等等。总之,谜目要定得准,标得细。这样 才能给猜射者指明一个方向,猜起来不至于感到太困难。如果运用了谜格,还要把谜格标在谜面的后面,谜目的前面。最后,就是配面,也叫“与虎谋皮”。这是制 谜中的主要部分,往往也是花费气力和绞尽脑汁的地方。
灯谜的根本特点就是“谐隐”。也就是古人所说“谜也者,回互其辞,使昏迷也。”既然是制谜,就要绕着弯子说话,隐藏起本意;既然是要人猜,就要显露出蛛丝 马迹,为猜射者提供破谜的线索和启示。要有隐有显,有藏有露,隐显得当,藏露相宜。“隐”不能过深,避免使人如坠五里雾中,无从下手。“显”不能太直,以 免味同嚼蜡,失掉“谜味儿”。隐而不晦,显而不露,要很好地把这矛盾的两个方面统一在一个谜面之中,正是制谜者应力求做到的。
制谜时要从多个角度对所选底材进行分析,反复推敲,力求创作出最好的作品。如给毛主席词句“分田分地真忙”谋面时,先从别解角度对谜底进行理解,经过考虑 之后作出这两个谜面:一用是“农村急于搞承包”,这里,分作为动词“分配”解,二用是“乡村四月闲人少”,这里的“分”已经被别解而成为量词“每分”的意 思,第一句是自撰谜面,第二句是现成句,两者都扣合得不错。


(二)以面求底法:
诗、词、曲、赋或古文中,有些句子遣词典雅,脍炙人口,制谜者可以从谜面入手求索得谜底,这相当于把这现成的句子当成一个谜面,再由制谜者猜得谜底,此即 为“以面求底”。以面求底容易产生“一面多底”的现象,如以“一枝红杏出墙来”为谜面可得新名词“对外开放”,电视剧“秀才外传”,词牌名“泄春光”等。 用现成句为谜面容易造成灯谜上的“撞车”现象,如给“红太阳热”配面时,很多人会同时想起“赤日炎炎似火烧”这一现成句。
制谜同猜谜一样,必须具有较广的知识面和较高的文字功底,因此要求制谜者平时要多读书,制起谜来才能得心应手,文理通顺。另外,初学制谜者要多用脑,多动 笔,开始制谜时质量欠佳是正常的事,要有信心,量变可以引起质变,谜界前辈百川先生当年制谜到了“枕边常备纸和笔,或恐梦中有谜来”的境界,如此敬业态 度,当为我等后学之楷模。

    四、“别解”与灯谜

上面所讲的猜谜和制谜的方法中,几乎都和“别解”分不开。别解是灯谜的灵魂,别解使灯谜有了谜昧。所谓“别解”就是谜面与谜底的扣合要有别于语文范畴的解 释,不能机械呆板地按照面底词句的规范化意义即本义去理解,而应该转弯抹角,别取意境,从汉字的意义衍化、笔划增损、谐音象声、象形以及反义相扣上去理 解。其谜底应使人感到既与规范的意义有联系,又不受规范意义的限制与约束,从而体现出“回互其辞,使昏迷也”,“义欲婉而正,辞欲隐而显”的特色。例如 “面包”打一句成语,就要把“面包”别解为“把脸包起来”,才能猜出谜底是“其貌不扬”。
    别解是求异思维的一种表现,求异思维是人类思想中具有创造性的必不可少的一种思维品质,求异思维体现在以语言文字为基础并综合其他社会学科的文艺作品中, 它要求创作者大胆突破人们头脑里固有的思维定势,独具只眼,另辟蹊径,使作品达到“在乎情理之中,出乎意料之外”的境界,形成妙趣横生,发人深思的艺术效 果,别解无论是应用在猜谜中还是在制谜中,其“求异”的特征是很突出的,其作用力之强和表现力之丰富,都是不容置疑的。
    正因为别解的作用,才使灯谜妙趣横生,令人回味无穷。所以谜坛有“别解方成谜”的说法。就面底关系来说,别解有三种情况:谜面别解、谜底别解和底面双别解三种类型。
    谜例如下:
(1)现代戏剧(成语一)于今为烈 (谜面别解)
(2)家徒四壁(摄影名词一)室内光 ( 谜底别解)
(3)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四字口语一)死不同意(谜底别解)
(4)休得无理 (纺织品一)男背心(底面双别解)




「还没有人打赏,我来支持一下」

谜材网

真诚打赏,手留余香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谜材标签:
 编辑整理:谜材网 www.cdengmi.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时间:2014-12-17 17:01
 阅读 

 微信公众号:谜材网(cdengmi)
 版权声明:任何转载及复制,请注明谜材来自谜材网//不注明出处,谢绝一切转发及复制,请尊重整理人员的辛勤劳动!
 转载及复制,请注明出处!谜材网
 本文链接:http://www.cdengmi.com/dengmi/dmzl/1316.html

顶一下[2]

踩一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