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野斋谜谭:离合综论

椎野斋谜谭:离合综论 黄一坤(一木) 目录 一。序言 二。离合概述 三。离合的历史演变过程概述(由于时间关系暂未写成) 四。离合的特征 五。离合的必要前提条件 六。离合的基础工具 七。离合的成谜程序 八。好的离合谜的来源 九。离合的分类 十。离合成谜应注意的几

椎野斋谜谭:离合综论
    黄一坤(一木)


目录
一。序言
二。离合概述
三。离合的历史演变过程概述(由于时间关系暂未写成)
四。离合的特征
五。离合的必要前提条件
六。离合的基础工具
七。离合的成谜程序
八。好的离合谜的来源
九。离合的分类
十。离合成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十一。离合谜的发展和继承
十二。结语
                                  
              一。序言。
     翻开我记忆的扉页,梦回到我的童年时代,一切是那样的模糊又是那样的清楚。虽然好多事情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冲淡,但是父亲在夏夜月光下、寒夜老被里给我讲述童谜的情景是那样的清晰,深深地烙印在我记忆的土地里。那时候我觉得父亲很神,什么都懂,天上的,地下的,古老的,当今的他都能讲给我听,一切是那样神奇迷人。有几条谜语印象特别深,至今还记得:1。夫人无人在身边(猜字:二),2。头乌乌脚涂土(猜字:墨)等等,稍大时父亲也偶尔带我参加周边附近乡村的节日开猜,当时我觉得有许多东西我听不懂,什么“泊人”啊!什么“红楼人”啊!总之,幼小的心朦朦胧胧地认为灯谜是个“迷宫”,不过,大人们猜中谜底时的得意神态和有板有眼透彻的解释倒是给我留下深刻的回忆,也许是自小受父亲的影响和家庭文化氛围的熏陶,所以我对灯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对拆来移去的离合谜特别好感,更因为后来对以汉字为表现对象的书法篆刻艺术的着迷,所以,我对汉字的结构有着一种特殊的抹不掉的感情,也就喜欢分析它,研究它,这种结构情结对我的灯谜创作产生持续深远的影响。 以至误入谜途近二十年来的谜作大部分是以离合谜面目出现,所以也许谜界许多朋友认为我只会创作离合谜,要不然为什么这样单一啊!离来离去,合这合那,有点胡乱了,所以,有朋友说我已陷入死胡同,甚至走火入魔了,劝我该转一转。我想我也该来真正地玩一玩会意谜了,所以,下定决心不搞离合谜,并付诸于行动,2006年《谜潮》征稿后我创作出一些会意谜来,当然那是后来的事。但是作为一个谜人我虽然不是个理论家,可是我也是一个有十五年(我于1991年正式加入潮州灯谜协会)创作经验的谜人,所以想在这时候总结一下离合谜,虽然以前我在《谜潮》上发表过《万千新意寄灵台》(1993年),《雕饰无痕神自出》(1998年) ,《字中有字觅玄机》(2003年) 等有关离合的文章,但是那些文章缺乏系统性,有的问题也说得不太清楚。现将我对离合谜的一些杂乱的看法进行梳理,整合 ,系统化,然后取名《离合综论》,这是我对离合谜的创作心得,可能是一孔之见吧。说错了,说不全的,谨望大家指正。正是:
    合合离离二十年, 无聊忽欲凑奇篇。
    痴迷艺道当无悔, 苦觅玄机别有天。
    不破陈规穷定论, 何来妙语入香笺?
    春灯耀眼幽盈径, 巧拢精雕各竞妍。
         二。离合概述。
    离合是一对矛盾,离离合合,合合离离,世界就是这样由许多矛盾相互存在,相互变化,相互转化,灯谜的离合也是这样离中有合,合中有离,离合的变化就像魔术一样令人不可捉摸,变化莫测。有时真的令人感叹:汉字的结构太奇妙了,简直是迷宫。在汉字的结构变化的基础建立起来的灯谜离合的广义概念应该包括:离合谜体,离合谜法,谜格中的离合等等,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我们所谈的离合是指与会意法相对而言的离合法,,即是灯谜离合的狭义概念,本文也采用灯谜离合的狭义概念进行论述。当然,在实际的创作活动中这种广义和狭义的区分也不是很明显的,譬如有些谜友在创作“词味离合谜”时喜欢用“谜面抵消法”将面句前面出现的字词在后面用“舍弃词”把它清除掉,这样造成同一个字词在面句中出现两次,这种情况从诗词的角度来说一般是不允许的,因为诗家语言极讲究简约精炼,重复用字和词除个别情况外,其它的情况极少出现。也许有人认为重复是“繁笔”,不是罗嗦,但是笔者认为离合谜中的谜面抵消应当是用“舍弃词”将前面出现的字词的内部的小结构在后面消除,不宜整字整词在面句进行抵消,否则,便失去了词的一些味道。可见,谜体与谜法是不同的,但是,具体运用起来就容易混淆,也就说离合的广义概念和狭义概念是分不清的。
    谈到离合谜与会意谜的关系时,人们自然地想到“离合会意混杂”的问题。那么如何看待这种“体例不划一”现象呢?笔者个人认为:关键是离合、会意谁先运用的问题。如果先整体运用离合,后小结构运用会意的,笔者认为允许这样存在并不违反“体例不一”,例如:1、柳影摇声子夜中(猜电影名:梦境,一木作),先将底字分成“木木夕土音儿”六部,再用会意成谜。2、丹唇未启泪千行(猜电影名:活着,一木作),先将底字分成“口羊泪千”四部,小结构再用会意扣合;但是如果先整体运用会意,后小结构运用离合或“一半用会意一半用离合”,那么就有点气韵不畅,也许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断气谜”吧!但是这种制法在特定的时空下的被动创作有时也会产生不错的作品,例如:1、羊续悬鱼世称道(猜成语:鲜为人知,百川作)2、码头重地,请勿进入(猜电子名词,可控硅,百川作)。但是从个人的创作实践来看,笔者比较能接受谜底第一字和最后一字分拆应面的做法,因为如果只有中间离合其余会意成谜,那么就很难达到“神完气足”的境界。当然,这是断气的一种表现。
    谈到离合我想很多人会提起谜格,因为许多谜格的格规与离合有关系,一般谜格由:1、谜底的字数多少,2、汉字的形、义、音的关系,3、与其他事物发生联系的关系为内容构成的,其中谜底的字数多少和汉字的形(汉字的内部结构、汉字与汉字之间的关系)与离合的关系最大。谜底的字数可为奇数、可为偶数。一般谜格比较注重谜底的第一个字、第二个字、中间的一个字(奇数)、中间的两个字(偶数)、倒数第一个字、倒数第二个字等位置。汉字除个别独体字外其结构一般两部或两部以上构成,汉字按其结构可分成: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等等,另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又可合成其他汉字。正是通过这些字形、结构变化使谜格与离合联系在一起。
    离合谜应用的优势和弱势,我们知道可成谜的底材应该是数不胜数,并且由于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所以从理论上来讲谜材是无穷无尽的,但是即使再多我们还是能够通过一定的方法把它分类,例如按底字的多少可分成:一字底、二字底、三字底、三字或以上底,一字底即是“字谜”,应用离合法那不用多说了,至于“二字底、三字底”由于底字字数较少,运用会意成谜谜路相对来说可能少了,因为,字数有限,每个字的义项有限,况且受造意须成文原则的约束,所以,在有限的空间要经营出一番天地不容易啊!若要刻意运作,势必出现“撞车”现象。这正是运用会意法来对付“底字数较少”的谜材的弱势,加之,“底字数较少”的谜材的气势较单薄,扣合不尽人意。但是,运用离合法通过底字结构的分拆及其结构组合可以变化出很多谜意来,所以,离合法是消纳“底字数较少”谜材的“专家”,例如下面我们要分析的“阿香、宋清”,显而易见,如果多位谜人以其为对象运用会意法来创作可能会发生很多“撞车”现象,因为“阿、香、宋、清”每字有几个义项?不同字的两个义项组合起来是否成文?所以,会意成谜的谜路是有限的,但是如果运用离合成谜那就截然不同了,从下面我们对两个谜底的创作的情况可以看出创作此类谜底离合法运用的明显优势,当然,如果底字数多,那么离合法就不能轻易派上用场,因为字数多的底材经过分拆、组合之后就更复杂了,因此运用的结果可能出现混乱的局面。正如郑百川在《谜余闲话》中说:“多字底靠拆合者,要拆合畅当,或按部顺序,或分字交叉。要指示明显,或前后东西,或去留增减,能如斯,斯为上;忌拆合混乱,或字部无序,或笔划颠倒。忌指示不明,或零件杂陈,或任人组凑,倘如斯,斯为下。”可见,谜底字数多运用离合法,要“交代有序,指示分明”,否则运用离合法反而会更加乱杂了。
         四。离合的特征。
    离合谜有别于会意谜具有自己的特征:
   (一)汉字结构的多部性是成谜的关键
    这是离合谜最基本的特征。因为离合谜的创作对象就是汉字,而汉字是由“横竖撇奈点折钩”等基本笔画组成的框架的载体。所以汉字的结构及组合成了离合谜的成谜基础,而关键还在于汉字的多部性和多变性,因为没有汉字的多部性就没有“拆底析字”的出现,没有多变性就没有一个汉字内部各结构的不同组合会产生不同的“汉字群”的可能,没有汉字的多部性和多变性,离合谜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一点说明:只有汉字的存在,才有灯谜的产生,灯谜寄生于汉字,当然,离合谜也必然根植于汉字,所以说,汉字的多部性是离合谜成谜的关键。因此,有人说只有中国汉语才有中华灯谜的存在,其它语言不可能产生中华灯谜,所以,灯谜是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二)以析字和造意为主要成谜步骤
    这是离合谜的主要特征。因为离合谜除一部分通过循面(现成面)配底方式取得外,大部分是通过析底字,造面意的方式取得,所以析字和造意成了离合谜的主要成谜步骤。从程序的角度来说是一先一后,析字是基础,造意是升华。从大量的创作成果来分析,有百分九十多的离合谜是以析字和造意为成谜步骤的。也就是说离合谜是以汉字的内部结构变化及外部关系变化为创作的切入点的,这种结构的变化、替换、调配以及造意的改变、调换、粘合使创作结果出现“别解”的意趣,这种反差的感觉正是创作者所要追求的目的。
   (三)离合谜一般在面上嵌有离间词、关联词、舍弃词、方位词、变化词或其组合
    这是离合谜的形式特征。所谓形式特征是指在一般情况下离合谜面上往往出现离间词、关联词、舍弃词、方位词等的字样,细心的猜者一般也可从这特征判定是离合谜。当然,制离合谜高手往往也在这些“离间词、关联词、舍弃词、方位词、变化词”等处苦心经营,涂脂抹粉使人看不出“她”的本来面目,例如1:悬空闲意白云心(猜列人,桓公,一木作)其中谜面“心”是和“意”相同的表示“心境”之意,但是要破之须将其别解为“中间”之意,这就是方位词的运用,虽然说是形式特征,但是没有这些形式特征,那么离合谜如何“叫入叫出”?如何关合?如何取舍?那可能是一盘散沙,可能是斧痕累累极不自然。
   (四)其猜射方法是将面分段各找底字的分部,然后组合成谜底。
    这是相对于(二)的一个特点,从“底材--制作--面句”到“谜面--猜射--谜底”是程序的颠倒。而离合谜的猜射的第一步是“分读”,即是如何将谜面顿读,顿读又可分成:1、习惯顿读,是指按汉语的语言习惯来自然顿之读之。例如:来日破魏靠子龙(猜电影名,香魂女,斯人作)便是顿读为:来日/破魏/靠子龙。2、非习惯顿读,是指不按汉语的语言习惯来顿之读之。例如:湖西夜曲园东风(医学词,输液,一木作)应是顿读为:湖西/夜/曲园/东风,方能解得谜只之趣哉!可见,此种“顿读法”与其对应的“造句成面”法,相对来说比较难点,尽见机关,乃作者奇思巧构的结晶,因此,在猜射离合谜时更应多从“非习惯顿读”法入手,方能探得作者的创作意图。
 

五。离合的必要前提条件。
    离合谜的产生和发展的必要前提是汉字和汉字内的结构。这就涉及到灯谜和文字学的关系,其实灯谜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文字学中的造字六书。可以这样说没有汉字和汉字内部结构的变化、组合就不可能有灯谜的产生和发展。我们知道:汉字由独体字和合体字组成。其中独体字占的比例很小,大部分是合体字,合体字具有多部性和结构组合的多变性。
    为了便于叙述我们在这里谈谈一下“母体”、“子体”和“合体”的关系,以别于“合体字”。我们把一个“合体字”整个称为“母体”,把来自母体的完整小结构和分散小结构称为“子体”,也就说“子体”有“完整子体”和“分散子体”之分。例如:1。“上”或“小”或“叔”可以看成来自“淑”(母体)的“完整子体”,而“汉”可以看成来自“淑”(母体)的“分散子体”。
    我们把来自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母体的“完整子体”或“分散子体”合在一起而成的汉字称为“合体”。例如:从“阿香”里分出“阳、和”两字,也就说“阳、和”是两个来自母体(阿、香)的“分散子体”的合体。从“香魂女”(电影名)三个母体提取三个子体“禾鬼女”组成合体“魏”。
    (一)汉字自身结构关系的变化
    1。按汉字原来的书写顺序来分拆结构的。例如:(1)。“ 字、体”按汉字的书写顺序可分成:“宀 ”和“子”,“ 亻”和“本”。(2)。“盘、簌”按汉字的书写顺序可拆成:“舟”和“ ”,“竹”和“束”及“欠”。
    2。不按汉字的书写顺序来分拆结构的。例如:“祝、褚”不按汉字的书写顺序可以分别拆成:“礼、丿 、口”和“社、丶 、白”,其中的“礼、社”相对于“祝、褚”(母体)来说是“分散子体”,我们把这种不按汉字的书写顺序来提取“分散子体”的方法叫“错位提字”,俗称“破提”。
    3 。 汉字内部各小结构之间的变化组合,变化组合一般通过移动、调动、转动来完成其组合。例如:(1)。旧字可通小结构改造成:申、甲、由、田。(2)。由“口”和“木”两个小结构可以组合成:杏、呆、束、困。(3)。由“一”和“木”两个小结构可以组合成:本、末、未。(4)。由“口”和“力”两个小结构可以组合成:加、另、叻 。
    (二)汉字与汉字之间的内部结构关系变化(一木再以上面的“阿香”为例制谜说明)
      1。完整小结构与完整大结构的关系。
例如:“阿”的完整小结构“口”与完整大结构“香”的关系。
运用:和服补丁穿旧了。
注解:“口”可以和“香”合成合体“和”字,看中底字之“破旧”,将“阳“破穿为“旧、了”,加之配 上关联词“服、补”和离间词“穿”,制成因“穿旧了”故“和服补丁”的句式。
运用:西郊日下亭和松
注解:通过地点(西郊)时间(日下)景物(亭和松)来勾描“郊外晚景”,其实,作者发现底字隐藏了一个需要“松”开的“和”字,又因为“和”有连接并列事物的意义,所以选用一个“含有丁字”的亭和一个表示“松开”的离间词“松”。
      2。完整小结构与分散大结构的关系。
例如:“香”的完整小结构“日”与分散大结构“阳”的关系。
运用:阳关南舍秋灯暗。
注解:缘于相中底字的合体“阳”字,关合上一个“关”字,使地名“阳关”呼之即出,因“秋灯暗”使秋灯便化成“禾、丁”。
      3。分散小结构与完整大结构的关系。
例如:分散小结构“杏、呆、束”与完整大结构“香”的关系。
运用:帘动院东白嫩心。
注解:“春风摇动,情窦初开”的造面是作者发现这“嫩心”为“束”,并通过变化词“动”来摇动“白、束”字,加之“帘”象形为“丁”字。所以,风动,帘动,心也动。
      4。分散小结构与分散大结构的关系。
例如:分散小结构“杏、呆、束”与分散大结构“和”的关系。
运用:东防西打调和日。(停打都东和解日)
注解:调和谈判之日双方也处在“东防西打”的状态之中,边“防”边“打”消纳了“ 阝 、丁”两部,加之将“和”字调开,日字阳企。
      5。完整小结构与分散小结构的关系。
例如:完整小结构“口”或“木”与分散小结构“杏、呆、束”的关系。
运用:阶前杏落别白丁。
注解:作者发现底字“阿香”包含分散小结构“杏”字,由分散子体“白”凑合成词“白丁”,运用离间词“别”表示需将“杏、白”别开,这可谓“别”开生面。
      6。完整大结构与分散大结构的关系。
例如:完整大结构“阿”或“香”与分散大结构“阳、柯、何、柏、仃、队”的关系。
运用:残月疏柯映阶前。
注解:汉字的结构就象“交织的枝柯”一样的复杂,难于下手,不过如果把枝“柯”“疏”开为“木、可”,谜眼自现;残月可象形为“ 丿 ”,这面句使人想起唐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境。
运用:阳关一别人何归。(分队一离何日归)
注解:一句“西出阳关无故人”道出了许多人间离别之情,成了千古绝唱,离别“阳关”西向而行,可是见不到一个“故人”,人忧心重重,不知何时才能回归啊!
运用: 残阳秋雨亭台下。
注解:作者从“阳”处插入,探得“残阳”,联想到令人伤感的“秋雨”(秋雨无火为禾),再加上处所“亭台下”,一幅“冷雨残景”图跃然纸上。
     通过上面关系的分析我们可以应用“等式”把“关系”加减化,例如:1。底字=大结构—小结构+小结构。2。底字=小结构+小结构-大结构。等等。这种简单化的等式思维的形成、培养有利于谜作者容易发现谜眼。这种“结构等式关系”是离合法运用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在“词味谜”方面的运用尤见其作用,所以,掌握和运用“结构等式关系”,为开拓离合谜创作的新空间奠定基础。
         六。离合的基础工具。
    古人道:“欲善其事,须先利其器。”也就是说要做好事情,首先要有好的工具,要不然是难把事情做好的。一件巧夺天工的雕塑极品的问世也离不开雕塑家手中的工具,试想如果雕塑家没有好的工具能完成他的作品吗?同样制作离合谜也需要基础工具,有了基础工具才能离合得有序而巧妙,关映得无痕而灵通。常用的离合基础工具有:离合词、关联词、舍弃词、方位词、变化词等等,笔者力求将所有涉及的相关词罗列出来,但是由于自身水平的限制,可能有遗漏。
    (一)离间词:表示分离、间开意思的词。常用的离间词有:分、裂、离、别、切、开、判、断、松、疏、解、拆、散、决、穿、破、张等字。
    离间词的运用:1。离间词+合体。例如:来日破魏靠子龙(猜电影名:香魂女,斯人作)其中“破”是离间词,“魏”是合体(由禾、女、鬼组成)。铺张祝宴悬灯早(猜歌星:容祖儿,一木作)其中“张”是离间词,“祝”是合体(由  口儿组成)。2。合体+离间词。例如:天晚唇香别后村(猜中药名:知时木,一木作)其中“香”是合体,“别”是离间词。松衣解带夜三更(猜泊人:李衮,一木作)其中“松”是合体,“衣”是分散子体,“解”是离间词。
   (二)关联词:表示汉字之间的粘合或来自不同汉字的部位组合的词。常用的关联词有:记、载、累、容、纳、并、依、靠、进、就、近、书、写、接、借、结、系、别、牵、嵌、同、统、共、存、来、见、多、有、与、安、会、汇、率、归、聚、继、续、封、逢、遇、到、致、至、达、入、如、关、连、联、和、加、合、将、带、领、拢、抵、拥、把、抱、收、守、定、处、录、编、及、积、融、迎、应、映、照、拼、凑、向、画、粘、贴、寄、挂、招、笼、罩、引、长、产、生、缠、嵌、镶、陪、配、伴、放、置、设、围、绕、盘、攀、附、着、制、装、套、陈、列、镇、摆、布、占、展、随、垂、组、织、需、要、用等字。
    一般地说关联词较多其运用也没有什么限制,放在前前后后都可以。
    关联词的运用:1。士抵关前拥吕布(猜字:喜,一木作)其中“抵、拥、布”是关联词,2。多加关照易安置(猜当代人:李清,一木作)其中竟然用了四个关联词:“多、加、关、置”。
  (三)舍弃词:表示舍去、消除意思的词。常用的舍弃词有:舍、去、行、走、送、出、谢、遣、飞、流、尽、弃、没、少、减、销、消、除、空、虚、无、藏、匿、隐、绝、失、减、抛、损、花、鲜、寡、杜、辞、欠、掩、清、光、灭、遗、亡、逝、了、否、节、省、略等字。
    舍弃词的运用:1。舍弃词后置。时别佳人花未开(猜法律词:查封,一木作)其中的“花”便是舍弃词,意谓佳之人花掉。2。舍弃词前置。二月西楼花半放(猜字一:嫩,一木作)其中的“花”又是舍弃词,意谓花掉“半”个“放”字余下“文”字旁。若此谜面改为:二月东楼花半放(猜字一:嫩,一木作),同样的谜底,只不过谜面改了一字:“西”变成“东”,可是已把原来的“舍弃词前置”变成“舍弃词后置”了,意谓将“楼”之东部“花”掉余下“木”字。
  (四)方位词。表示方位的词和表示相互位置关系的词。常用的方位词有:东、南、西、北、中、上、下、左、右、里、外、前、后、头、顶、初、先、早、边、半、畔、旁、端、尖、高、低、底、末、根、晚、迟、尾、心、内等字。
    方位词的运用:1。方位词后置。寒天老泪樽前月。(猜泊人:宋清,一木作)其中“前”是方位词放在“寒天老泪樽”之后。山风水景画雾中(猜三国人:刘备,江风作)其中“中”是方位词,放在“山风水景画雾”的后面。2。方位词前置。离别白头再折枝(猜五金词:焊条,一木作)其中方位词(头)前置在“再”字之前,这种前置是“倒装”的体现,即“头再”应倒成“再头”,再之头取“一”字。3。高天花色画中影(猜养殖词:鱼苗,一木作)其中“高”是方位词前置,指取“天花色”三字的高端,“中”是方位词后置,指取“画”字的中间。
     其中有些方位词表示不明,如边、半、畔、旁、端等,那到底是“上半”还是“下半”?是“左半”还是“右半”?有些作者将“半”字放在谜面的中间,其中扣法有的用“方位词前置”,有的用“方位词后置”;有的用“上半或下半”,有的用“左半或右半”。如果一则灯谜同时运用上面的几种方式,那么会给人一种杂乱的感觉,笔者认为还是“划一”为佳。
  (五)变化词:表示变动、更改意思的词。常用的变化词有:变、化、更、改、调、动、易、乱、换、迁、移、转等字。
    变化词的运用:1。变化词后置:书罢转临山水画(猜电视剧:法眼,一木作)其中“转”是变化词,放在“罢”后面。2。变化词前置。全盘上调兑现能有几多(猜泊号:船火儿,一木作)其中“调”是变化词,放在“兑”前面。
  (六)离间词、关联词、舍弃词、方位词、变化词有时单独使用,有时二个或二个以上混合使用。例如:1。松衣解带夜三更(猜泊人:李衮,一木作)其中解是离间词,带是关联词。2。十分适口无意中(猜泊人:时迁,一木作)其中无是舍弃词,中是方位词。3。被迫改用百分制(猜泊人:时迁,一木作)其中“被用制”是关联词,改是变化词。4。白带过多正需调(猜泊人:时迁,一木作)其中“带多需”是关联词,调是变化词。5。西装一套穿旧了(猜地名:酉阳,汪寿林作)其中穿是离间词,装套是关联词。
    一个字或词的前后加上“离间词、关联词、舍弃词、方位词、变化词”等的配设方式思维往往是创作开始的突破口,选得好,配得佳是创作成功的关键。
   (七)仿似词:表示相仿、近似的意思的词。常用的仿似词有:仿、近、似、如、象、同、类、般、好象、恰如等。   
    仿似词运用:可以将两个形态相近的汉字联系在一起,可以进行顶换。譬如底字可以在谜面用“一个仿似词+底字的形近字”代入。例如:1、恰似辽东新月影(猜字一:透,一木作)“透”字里面包含一个“恰似辽”字,所以,只有通过“仿似词”---恰似的运用,才能把底字的内部小结构与谜面“辽”字建立一种对应关系。
   (八)形近词:和一个汉字的内部小结构相同或整体形态近似的一些字。例如1。和“虎”相近似的汉字有:虚、虏、虑、虔、虞、虐等,2。和“磨”相近似的汉字有:魔、摩、麽、靡、糜、縻、麾、麋等。
    形近词的运用:因为“形近词”组都有其相同的结构和不同的结构,所以“形近词”组中的每两个字可以替换。形近字替换是许多离合谜联想思维的切人点。“同结构联想法”是一种传统的制谜方法,下面我们举例说明之,假定谜底是:宋清(泊人),将其分成“  宀 木  氵 一土月”六部且位于其它汉字的“左、上”部的,六部对应的同结构汉字如表(未能全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宀 寒 家 客 定 寄 宿 宫 室 官 塞 守 察 安 宴 容 宵 害 宽 灾 宅 赛 密 寇 牢
木 梅 楼 枕 枯 松 札 朴 校 榭 杯 桥 槛 梓 桂 横 机 樽 村 植 枝 构 标 格 树
氵 江 深 泣 泪 酒 法 液 涉 漏 沉 涧 满 沾 漠 湿 洒 汗 汉 淡 润 流 汇 池 溢
一 云 雨 更 玉 下 天 石 元 无 五 夏 丁 死 工 面 王 西 不 开 严 牙 可 三 正
土 城 墙 老 境 场 埃 塔 坟 坑 坛 坏 幸 坡 埋 域 垓 埠 堆 坍 塌 堤 塘 增 坦
月 胜 腰 腮 脸 腔 脱 服 肠 肥 腾 脆 脚 脉 朕 脏 腊 胆 肚 胸 脑 肝 脏 胀 股
通过各个“同结构汉字”的调配关合并运用“独脚虎”成谜:
1、 腊梅寒雨湿坟前, 2、 元宵胜境江楼前, 3、 画家老酒腊梅前,  4、月寒云淡城楼前,
5、 月沉塞下校场前, 6、 石老海枯守朕前, 7、朕幸深宫玉枕前,   8、雨寒腮湿柳堤前,
9、 腊梅开满老家前,10、村老天寒服法前, 11、 月沉云密老松前、 12、月满西堤宿枕前,
13、月下枯容泣塔前,14、石寒坟湿腊梅前, 15、玉容酒胆老梅前,  16、月沉平寇格壕前,
17、老酒枯肠寒雨前,18、月云老客酒楼前, 19、月寒石老泣桥头,  20、玉腰老泪守楼头, 
21、深宫玉枕墙头月,22、 更深楼老塞前月,23、柳堤石室江头月,  24、寒天老泪樽前月,
25、老松寒石涧前月,26、江城玉宇楼前月, 27、石寒柳老江头月,  28、柳堤石涧家前月,
29、石湖宅老村前月,30、江宽榭老夏初月, 31、泪干容老楼前月,  32、西湖柳密堤前月,
33、酒楼开宴城头月,34、老榭开演宫前月, 35、天涯老客杯前月,  36、堤平柳密江头月,
37、面枯容老酒前月,38 、老家江夏村前月,
 七。离合的成谜程序。
    离合的成谜程序是指用离合方法来制作灯谜的过程和具体步骤。谢会心居士在《评注灯虎辨类》中道:“增损离合之谜,盖推乎天然之理,假人力而造具法门。其运法:或由题面挑剔,以叫明谜底,或从底句出纳,以照应谜面。随机宜,神变化。量度经营,有如裁绫集锦之妙,可知先民矩 。实具良工苦心。”由此可见,离合成谜有两个程序:
   (一)面到底的创作程序。即由现成的谜面通过离合的方法配到谜底。例如:“男儿本自重横行”(猜唐诗人:李白,蔡民荣作)谜面出自唐朝诗人高适的边塞名诗《燕歌行》之句。其中“男儿”扣“子”,“本自”各“行”(行是舍弃词)走“一横”而成。这种程序比较少见,故不多论。
    (二)通过对谜底的分拆然后调配构造谜面,是主要创作程序,一般由析字、造意两个步骤。下面我们以“同底同作者不同结果”和“同底不同作者不同结果”为例来分析离合的成谜程序。
    1。阁里花开香四时(猜小说:白门柳,一木作)
    2。秦末四时离乱间(猜小说:白门柳,一木作)
    3。标题《进学解》(猜小食:粽子,一木作)
    4。蛾眉待字更标致(猜小食:粽子,一木作)
    5。教学改革标准化(猜小食:粽子,江风作)
    6。小生一别学未成(猜小食:粽子,一木作)
    7。开学示范树先进(猜小食:粽子,一木作)
    8。开来八字断添丁?(猜小食:粽子,一木作)
    9。方开檠下悬壶心(猜泊人:宋万,一木作)
    10。欲松香带心方乱(猜泊人:宋万,一木作)
    11。全兴改革上金榜(猜泊人:宋万,一木作)
    12。上元闺里更风流(猜古医家:汪琥,一木作)
    13。公明张横打虎将(猜古医家:汪琥,一木作)
    14。仲谋折戈江东口(猜文书词:格式,一木作)
    15。轻风新月栏杆畔,夏日蜻蜓花瓣旁。(猜五金词:氩弧焊,一木作)
    16。秦南京北夏初景,夜半栊明西舍香。(猜女明星:李宇春,一木作)
    17。向晚初凉花半散,芳心但见亭中空。(猜潮剧名:景得高,一木作)
    18。大将汉升向北横抵,云长直入破东南,吓得草寇下逃,人散城半空。(猜电视剧:尘埃落定,一木作)
    19。天台花初放,新月高窗下,人依香闺里,离别长叹,泪先垂,相去向东南。(猜电视剧:尘埃落定,一木作)
    20。后院花容,长亭别夫,乘辇心离去,小住,安宁否?已成人走城空,三更清光在,忆前缘,欲断肠。(猜电影演员:陈怡蓉,一木作)
    例1。以“闺阁”和“花香”为创作对象,使人读之有如入兰桂之室的感觉,然谜作者探得大结构“白门柳”含有合体“香”字并以此为切入点粘上离间词“开”;运用“形近字联想思维”从“门”想到:阁、问、闻、阌、间、闪、闾、闲、阔等字,当选中包含“门”的字且这个字表示“地点”时自然会考虑“阁、闾”,又因为香花要开放与闺阁的联系更贴切,故选“阁”字,配上舍弃词“花”(花掉),另外,柳的右侧用“四时”(兔时)替换。谜作者就是这样挖空心思地左调右配,力求不偏离“娇容伴读,绮阁添香”的情感基调。
    例2。一幅以反映秦末农民起义为主题的《秦末乱世图》与以描写女性柳如是的人生命运悲剧为内容的《白门柳》形成一种强烈的感觉反差,其实这种反差缘于作者发现底字“白门柳”大结构隐藏分散的“间禾”两字,禾刚好朝代“秦”的末部,秦末正好是“群雄并起”的时代,战乱纷纷。于是谜作者的脑海中突然涌出:秦末离乱,恰好将“离乱”变为“离间词”与“间”字配合,底字“柳”的后部以“四时”(兔时)代入完成创作。
    例3。能将美味可口的小食“粽子”与古代名篇《进学解》连在一起已令人遐思,灯谜那种将“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凑在一起的“感觉反差”表现得淋漓尽致。谜作者通过观察发现底字“粽子”与“标、学”之间的结构关系,用关联词“题、进”和离间词“解”进行粘合。制谜之关键在于:能从“标”字联想到“标题”一词,能从“学”字进行巧“进”妙“解”后连成古代名篇《进学解》。所以,制谜的巧妙常在于作者的谜外功夫。
    例4。对于“秀色可餐”一词以前也许你不太信,现在谜作者终于在“粽子”里藏了一个“标致”的“待字”闺中的“蛾眉”,哦,真的秀色可餐了,谜的意趣便强烈地冲击读者的心扉。原来谜作者发现底字含有一个合体“字”和一个完整子体“标”,配上关联词“待、致”和变化词“更”(原为“更加”现变为“变更”),再以“蛾眉”消纳“ ”。可见“关联词的配合”是作者创新能力的体现,要不然何来“标致”和“待字”二词的凸现,所以说调配技巧是创作的基础。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水到渠成,灵感触动,呼之即出。
    例5。在宣传“教学标准化”的新理念,通过教育改革,使教育工作朝着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其实作者通过“结构重组”思维发现底字“粽子”可以重组为“学标”,再用变化词“改革”和“化”,关联词“教”和“准”。制谜的窍门在于:“结构的交叉重组”方式的正确使用,而斯谜的奇异处还在于作者将“教学”之“教”和“标准”之“准”别解为“使之”和“准是”。“运用之妙,存呼一心”,词性的转化,词义的别解的自如运用乃作者创作能力的表露。
    例6。“粽子”里不但有“娥眉”而且还有“小生”,因为作者发现“粽”字有一个小结构“小”字与关联词“生”可合成“小生”,“粽子”还包藏分散的小结构“学”和“未”字,再配上离间词“别”字和关联词“成”便可完成此谜。制谜的要诀在于:如何分析“粽子”和“学未”的结构关系。因为分散的“学未”加上“小”字和“一”字便可包成“粽子”。所以说“结构关系”是离合谜的“重中之重”,“结构关系”是通往“离合”神奇宫殿的“入场券”。
    例7。这有点“教学成果展”的口号。作者全然不顾“粽子”的可口风味,将句面炼成一句有关“行动与目的”的教学思想,即“开学示范”是行动,“树先进”是目的,这可显“示”出作者的“学”问,将“开学”这一时间语变成“把学字分开”,“范”和“进”变为关联词。此谜的“开学”和“树先进”是老套路,其独特处在于作者挖掘出一个谜眼:示范,使融入新的变化,也是巧配关联词的“示范”啊!
    例8。求子心切的夫妇和灵机妙算的先生的神态谜作者通过一“开”一“断”刻划得栩栩如生。看来要制好离合谜需探“底”(底字的形态结构)测“字”,要不然怎么知道这“粽子”里还有“八字”学问,原来作者发现底字隐匿着一个完整子体“丁”和二个分散子体“八、来”及一个合体“字”。此谜在字的分析方面比以上其它各则更进一步,将底字“粽”的小结构“示”字分成“一丁八”三部,于是便呼出“八字”来,而一“开”一“断”离间词的切人和关联词“添”的添加使之呼应自如。
    例9。一位救死扶伤、悬壶济世的大医风范跃然纸上,你看:寒风凛冽的严冬深夜灯檠下一位白发苍苍的中医大夫正在伏案开方施治。作者是刻意通过对医师扶危济困的精神的渲染来转移猜者的注意力,使其对底字的分拆得到隐瞒,其实,作者发现底字藏有一个分散的子体“方”字,又运用“同结构替换法”从“ 冖 、  木”联想到“壶、檠”,从而探得“檠下、悬壶”两词,最后用一“开”一“悬”起到“离间”和“关联”作用。
    例10。“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为何义骨侠气的好汉——宋万能与香艳的少妇联系在一起呢?作者看出底字结构的端倪:藏着一个分散的合体“方”,“宋”字的中部跟“带”字的中部相同;“宋”字的下部又跟“香”字的中部相同,这是“同结构替换联想思维”对创作引导结果。最后配上离间词“松”和方位词“心”及变化词“乱”。
    例11。你看一下:梁山好汉“宋万”当然也排在“金榜”里面啦。原来谜作者发现“宋万”这两字的分散结构可以熔入“金榜”两字的结构之中,也就说“金榜”包含了“宋万”和需要改革变化的“全兴”(指结构的改革变化),其结构变化等式是:宋万+全兴=金榜,或是:宋万=金榜-全兴,所以,寻找“大结构与小结构”的关系是此谜的关键。
    例12。余在此之前特为古医家“汪琥”制过几则灯谜,今将底字分成:“ 一土,一土虎”六部,两个“土”字可以合成“圭”字,受“大结构与小结构关系”联想思维的影响会自然地联想到“圭”的大结构:硅、桂、闺、鲑、蛙、哇、娃、洼等字,刚好是“闺”之中部,而两个“一”刚好是“元”之上部,再通过会意法将“三点水”用“流”表示,“虎”代为“风”(易经道:虎从风)。此谜最动人之处是:更(谜面意:更加,音:   )字由“关联词”变为“离间词”(意为:变更)。
    例13。将梁山水泊一百零八好汉中的“宋江(字公明)、张横、李忠(号打虎将)”排在一起,却用“一字一名一号”与谜底对应,缘于作者把底字“汪琥”分成:江一,十二虎。其中“张”和“将”变成关联词,“江”以“公明”代入,“十二”为一“打”。“一”通过“横”字表示,虎阳企。此谜的要害部位是一“张”一“将”的别解,“张”是“张开”不是“姓氏”,“将”是动词(率领)不是名词(将领)。
    例14。要不是此谜放在这“离合谜群”中,你定会被谜面所表述的人物——孙仲谋和地点——江东口所迷惑,因为作者想用“人物、事情、地点”的有机联结以此来引人入“典”,其实,这是“骗面”,即所谓“无典化有典”,本来谜底“格式”两字无典可谈,但作者发现大结构里有:完整子体“权”踏实为人物——三国鼎立时代的吴主“孙仲谋”;分散的子体“戈”,配上离间词“折”;另消纳“工”部,通过“同结构联想思维”可得预选“字组”:红、江、缸、杠、肛、功、攻、贡、巩、汞等,当与三国地名连在一起时便锁定“江东”。
    例15。谜作者极力想用一“夜情”一“日景”来干扰猜谜者的视线,通过“轻风、新月、栏杆、夏日、蜻蜓、花瓣”六个对象来创作,其实作者发现谜底隐藏“弓、亚、干”三个小结构,可以通过前人约定俗成的象形对应:“新月”如“弓”;“栏杆”似“亚”;“蜻蜓”象“干”。因为“风是气所动”,所以用“轻风”代替“气”,用“夏”顶替“火”,“日”阳企,此谜的重要环节是如何消纳“瓜”字,最后作者还是运用“同结构替换”思维联想到:瓣字,然后将“瓣”两旁花掉。
    例16。超级女声“李宇春”是经特殊包装、炒作出来的明星,超级女声的青春活力气息却不打乱作者的思路,因为作者已发现底字“宇”可以分成“宁一”,宁是“南京”的简称,于是在其前后加上“秦”(秦和底字春是形近字)和“北”,变成“秦南、京北”两个地名,把“南京”嵌入其中,“北”是前置方位词,给它配上“夏”字,倒装为“夏之北”取“一”,与“宁”合为“宇”,再添“初景”为“日”与“秦之前部”合为“春”字;谜作者运用“韵谜”,在上句消纳了谜底两字:宇春,还余面句“秦”的下部和底字“李”字未给造设,作者用“夜半”代替“子”字,为取得“木”字和消除“秦之下部”,所以不得不粘上“栊明”的西部,最后舍弃“香”字,这样谜面下句变为“夜半、栊明、西舍香”主谓组合的并列句式,“舍”从名词(房子)变成动词(舍弃)。
    例17。谜面好象把人们带进古代戏剧故事情节里:人——相公小姐,地——花丛亭边,时——秋夜黄昏,情依旧——芳心但见,景已变——夜花半散、亭榭空寂。谜之迷,缘于斯。欲造谜,设迷言。作者自“得”其趣,即造迷言。因为对谜底运用“错位提字法”可发现:“得”字隐藏“但丁”和一个分散的“向”字及一个少写掉中间的“亭”字。再运用“同结构联想法”可为谜面粘上“晚、凉”。配上方位词“初”,舍弃词“花、空”,离间词“散”,关联词“见”。
    例18。谜作者经一番观察分析结构之后将底字分成:“小土云   一大  汉  口   下人”十四部,这种分拆是因为作者发现底字内部结构隐藏《三国演义》中大将黄忠的字-汉升在其中,因为底字“落”的中部刚好是“汉”和“升的北部”,这就是玄机,因此思维再往三国人物想,又发现猛将关羽的字-云长也在底字“埃”之中,如果“云”加一“直”,那么便是从“埃”字提取的“合体”,通过“大结构与小结构的关系”从“埃”提取“大”,通过“同结构思维联想”将底字“尘”与“东”连在一起;底字“落定”藏有分散子体“吓”,运用“同结构替换”可以寻觅到:草、寇、城,如果将其下部逃掉剩下“  、  ”,将“城”半边空掉剩下“土”。
     例19。走出《三国演义》故事的时空隧道,作者不想在“刀光剑影”中徘徊,创作意图急转弯,投入“天台花放,高窗月明,香闺人依,叹别泪垂”的情怀之中,这也与谜底“尘埃落定”一点没有联系,灯谜的奇妙就在于能把本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突然融在一起啦!但是,仍然离不开常规的创作途径:先将底字分成“小、圭、 、 、天、 、 、 、叹、 、下、人”十二部;然后挖出分散子体“圭、叹”,从而联想到“香闺里、长叹”两个词;再通过“同结构替换思维”寻觅到:台、花、窗、泪、东,也相应地组成词:台花初放、高窗、泪先垂(泪和先垂断开)、东南;加之“天、下、人”阳企;新月象形为“ ”;配上关联词“放、依、长、向”和离间词“离、别”;于是“天台花初放,新月高窗下,人依香闺里,离别长叹,泪先垂,向东南”便呼之即出,但因“香”多了“木”,“泪”多了“目”,合起来多了“相”字,需要把它“叫出”,所以配上舍弃词“去”。
    例20。似有“词味”的谜面在描写这样的情景:惜别的亲情——花容长亭别夫,丈夫牵挂自问;战乱的残景——人走城空,只有清光;追忆的悲景——回首往事,泪落肠断。全个谜面用了“三十五个”汉字来消纳谜底的“八部”(将“陈”分成三部,将“怡”分成三部,将“蓉”分成二部),其实这是典型的“无中生有”做法,即是通过“结构增生法”在原来的结构的基础上增加“新的结构”,然后在面句的后部进行“减肥”。如果要创作好“词味谜”需要对这个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因为只有具备这种创作技能,才能把“词味谜”的谜面扩大化、复杂化。其实,一切的谜面“意境”皆因谜底的结构关系而变化,作者正是从底字的结构开始,通过“同结构替换思维”从“陈”联想到“院、 、小”;从“怡”联想到“忆、亭、去”;那么“院”后“花掉”余下“  ”和“容”阳企构成“后院花容”;用关联词“长、别(别上)”“呼出”亭和夫;用关联词“乘”和离间词“离”调出“ 心”和“去”;用关联词“住、安”和舍弃词“否”造成“小住,安宁否(叫出亭中之宁字)”;为“叫掉”前面的“夫之人”和“去之土”需加“成”字造意出“已成人走城空”;为“叫掉”前面“亭之一”和“夫之二”造出“三更(变更)清光(清掉)在”;用关联词“缘、欲”粘贴出“忆前缘,欲断肠(草名)”。
    上面通过对二十个谜例的分析,把离合谜的创作过程基本情况展示出来,离合谜的创作说难也不难,说易也不易,关键在于谜作者首先要具备“灵性和学识”等谜外功夫,因为如果没有“灵性和学识”即使碰到“好的材料”你也会与它擦肩而过,捕捉不到灵感,所以创作离合谜也要求作者本身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养分的“储蓄额”,否则,无法创造出精品。当然,有了“灵性和学识”,还需要一定的技巧,懂得谜法,还需具有熟练自如地运用“汉字的结构关系”和“离合的基础工具”的能力。
八。好的离合谜的来源。
    有了材料(创作对象)、基础工具、成谜步骤之后就可以创作,由于各人的文化水平、经验能力、审美志趣、个人偏好等不同所以创作的结果不一样,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千姿百态。其中优劣并存,那么好的离合谜从哪里来呢?除了具备基础条件和创作能力外,更主要的是谜作者细心观察对象、精心分析结构、敏锐发现玄机、巧妙提炼面句的强烈创作意向的融入。
   (一)细心观察对象
    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细心的观察便会捕捉到信息,细心的观察便会发现隐藏在事物后面深层的常人无法寻找到的东西,细心观察对象是离合谜成谜的起始基础工作,所以,想做离合谜的话,就必须仔细观察对象,并且要养成这种习惯。“这种习惯”的培养、形成是“离合谜”成功孵育的关键所在,从与制“离合谜”高手的交流或拜读他们的制谜心得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要成为制“离合谜”行家必须养成这种习惯。如果能形成一种强烈的观察欲,那么有些东西一目了然就能捕捉到,否则,一些对象就在眼前也发现不了,只能视而不见。别人发现了宝贝,只能自己徒叹没眼光。要激活创作灵感,必须经常、全面、深入地观察,灵感的出现便是观察的升华。更由于观察对象是非常容易得到的“资源”---汉字,所以平时要善于观察,细心观察。因为“字里乾坤大”,汉字是一个让你一辈子观察不完的对象。
   (二)精心分析结构
    汉字的内部结构(包括“完整子体”和“分散子体”)是创作的“原生态”,而汉字与汉字之间的内结构关系 组合结果是创作的“人造迷宫”,可见, 由于汉字结构的多部性和复杂性使汉字结构的组合变幻莫测,所以有必要在细心观察对象的基础上分析汉字自身内部结构及其构成,还有汉字与汉字之间的内部结构关系,积累汉字结构关系的离合谜的创作胚胎,为下一部的全面创作打下基础,因为有时创作灵感涌出和原先预存的“离合谜胚库”中的一个谜胚连在一起,这种连接有时会激发精品的产生。例如:当你浏览体育报刊时发现有一个体育名将--季婷的名字,你若是一个离合谜“发烧友”,你便会自然而然地敏感地挖出:和好、安宁、如要、字迹、安委会、和解等字词,所以,平时要多观察,多积累一些离合谜的创作胚胎,为“精化创作”提供作品原。
   (三)敏锐发现玄机
    有了细心的观察和精心的分析之后,好多隐藏在底字里的东西已显露出来,但是好的离合谜的产生不是仅仅发现其内部结构关系就完成,这只是个基础工作,关键还在于如何以这个基础为出发点进行辐射式的联想,通过配设和调换,使之在谜面出现令人迷惑的玄机,这种结果的出现需要敏锐的思维和超人的谜外功夫,即是作者的思维的活跃性和作者的知识储备量的适时最佳融合。也就是说“玄机”的出现不是无缘无故地降临的,需要综合几方面的要素并且把它“最佳化”。郑百川先生说:“穷根溯流,先辨诸法之诀要,譬之在胸成竹;竭思运智,开启谜材之机纽,遂成出口莲花。”正是道出其中的奥秘哉!
   (四)巧妙提炼面句
    姜白石道:“诗之不工,只是不精思耳,不思而作,虽多亦 奚为。”离合谜的造意撰句也是这样。因为有了玄机和从谜底映射在谜面表出的其它各部分更需要谜作者与众不同的调配和提炼的能力。这有点象烹饪一样,虽然材料、佐料、工具都一样,但是不同的烹饪师傅就烹调出不同的效果来,其实,从创作实践来分析确实存在这样的现象:许多刚刚入门的初学者凭着敏锐的发现力能够分拆汉字的结构,可是“千呼万唤不出来”优秀的创作结果,究其原因是作者缺乏造意饰面的功夫,创作结果要么“生搬硬套”,要么“生造虚设”。郑百川先生在《谜余闲话》中道:“为多字拆合之底配面,应注重文理,或诗词句式,或文白语言,切忌不知所云,只为拆字撰作,花工夫而无益;宜注重文采,或评论叙事,或写景抒情,专重能诵可赏,隐拆合于句读间,赋谜作以韵味。”总之,提炼面句是作者的经验积累、灵性学识的综合运用的结果。
          九。离合的分类。
     离合谜的分类方式很多,因分类的依据不同而千姿百态,不过,大概也离不开从(一)谜面方面(二)谜底方面(三)扣合方面(创作效果及鉴赏)来分类。
    (一)谜面方面的分类
以谜面表现形式是否具有诗词形式特点为标准可以将其分成:1。诗词形式句。2。非诗词形式句。
    1。诗词形式句。
    以谜面是否现成可以分为:
    (1)现成面。即是指用来选配于谜面的词句在创作时以前便以诗词形式出现在其它载体中的语句。例如:“男儿本自重横行”便是唐朝诗句。
    (2)以诗词规定的形式而模仿自撰的句面。即以诗的格律、词谱的规定,在不游离灯谜本身创作规律的制约下进行自我创作。目前这种形式出现比较多的有:北派谜、对句谜、韵谜、双谜、诗谜、仿词谜等,他们都有比较严格的格规要求,不能随便乱套,下面我们不妨以1)北派谜2)赋字谜3)对句谜4)韵谜为例从离合的角度来进行论述。
   1)北派谜(其中的离合谜)
 北派谜的格规:谜面单句,每句七字,平仄合律。从平仄方面分:北派谜有四种形式。
A。平平仄仄平平仄。
谜例:随园口占酬闺秀(猜 字:嫩,山 夫作)
注解:底字“嫩”可分成:枚、口、女,而作者由“枚”联想到清代诗人“袁枚”,再而联想到袁枚的号“随园”,通过关联词“占、酬”黏结起来完成。
B。平平仄仄仄平平。
谜例:呼杯唤酒咏花前(猜字:藻,一木作)
注解:一“水”一“木”一“草”三“口”便是底字分成“六”部的结果,可是作者象魔术师一样“呼唤”一下,“酒、杯”即现于眼前。因为发现“酒杯”里有“水、木”,所以炼成“呼杯唤酒”这个“并列动宾词组”,将一“呼”一“唤”一  “咏”连接完成。                       
C。仄仄平平仄仄平。
谜例:池影疏梅景也虚(猜植物:海杉,微山作)
注解:作者发现底字含有分散子体———梅,配上离间词“疏”,由“海、杉”通过“同部首异构”思维联想到:池(同有三点水旁)和影(同有三  ),所以“池影疏梅”显现眼前,而与底字对照还多了“景、也”两字,此时舍弃词“虚”刚好派上用场。
D。仄仄平平平仄仄。
谜例:二月东楼花半放(猜字:嫩,一木作)
注解:同样是个“嫩”字不同的作者的切入点不同,此谜的分法是:如、木、 ,如可用二月代替,由另外两部通过“同部首异构”思维寻找到:楼、放,再将“楼”的东部花掉,取“放”字的后半部。
  2)赋字谜
  赋字谜的格规:谜面双句,每句五字或七字,谜底一字,平仄合律。
谜例:A。斜月山间照,四时客晚归。(猜字:嚼,一木作)
         平仄排列: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注解:“山涧晚照”之景实令四时游客留连晚归啊!缘于作者看中底字藏有一个“四”字和“时、客”的晚写的“寸、口”,此谜的关键是一“离间”一“关照”一“回归”,尽显“离合”之趣。
      B。叹别离愁绪,忆前唤客声。(猜字:恪,一木作)
         平仄排列: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注解:底字由一个“别开的叹”一个“”一个“”三部构成,这一分已“别”开生面,愁之绪为“”,忆之前为“”,也都由“同部首异构”思维所启迪。作者通过对“酒肆茶楼前的离别情景”的描述来掩饰“离合”内在的东西。
      C。湖白水清花早放,树边村舍动歌声。(猜字:胳,一木作)
         平仄排列: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注解:此谜的焦点是“花、舍”,因为名词的花蕾和名词的房舍转化为舍弃词“花掉”和舍弃词“舍弃”已见“别解”之意趣哉!作者从底字的内部结构“口、月、 、又”通过“结构增生法”造出“湖、白、树”来,再清掉“水”字,花掉“早”字,舍掉“村”字。
       D。六桥书圣留香迹,江畔花童奏笛声。 (猜字:涤,一木作)
          平仄排列: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注解:“小桥书圣墨迹,江南花童笛音”的景致令人向往,可是作者暗藏机关:从分散的“禾”联想到“香”字,从“又”联想到“圣”字,从“水”联想到“江”字,然而,要消掉“香”和“圣”字多余的部分“日、土”需加入“立”字(六阳企,桥象形为“一”)才能合成“童”字,最后将“童”字花掉。
  3)对句谜(其中的离合谜)
   对句谜的格规:谜面双句,每句五字或七字,双句对仗,平仄合律。
谜例:A。古梅径上雪,村舍林边塘。(猜景点:甘露寺,一木作)
         平仄排列: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对仗形式:古梅对村舍,径上对林边,雪对塘。
注解:“北国雪景,江南水乡”是谜面所要描绘的风光,却通过灯谜这种特殊文艺形式和“清净寂寞”的“甘露寺”连接在一起,其实只因“甘”字是“梅字古写体某”的上部,为消除“某之木”需加上“寺”的“同部首异构”字“村”,再舍弃“林”字。
      B。叶动山间鸟,月侵渡畔松。(猜景点:千岛湖,一木作)
         平仄排列: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对仗形式:叶动对月侵,山间对渡畔,鸟对松。
注解:谜面首句用一“动”一“间”把谜底“湖”字的“古”与谜面的“叶”字和谜底的“岛”字与谜面的“鸟”字连在一起,那是通过“字形转动”和“同部首异构”思维取得的,再用方位词“畔”取得“人、水”两部,配上离间词“松”字。
      C。远树两行山倒影,轻舟一叶水平流。(猜字:慧,古谜)
         平仄排列: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对仗形式:远树对轻舟,两行对一叶,山对水,倒对平,影对流。
注解:这是“象形法”运用之“经典名作”,两个“丰”字象形为“远树两行”,一“钩”象形为“轻舟一叶”,一“倒”一“平”将“山、水”两字字形改变。
      D。听箫趁月清光下,唤客邀兄田舍边。(猜党史人物:肖克,秋雨无声)
         平仄排列: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对仗形式:听箫对唤客,趁月对邀客,清光对田舍,下对边。
注解:“月光曲,农家情”正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E。秋初檠下一堂月,江口枝头十里春。(猜景点:梅林湖,一木作)
         平仄排列: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对仗形式: 秋初对江口,檠下对枝头,一堂对十里,月对春。
注解:“春花秋月”应是人们想象中最美好的景象了,作者描绘在谜面上是想转移猜者的视线,其实,此谜拆底无奇思,将底分成:木、 、一、母、木、木、 、十、口、月。此谜的动人之处是:“一堂月”和“十里春”,这“数量词+名词”的组合很有诗意。
  4)潮州韵谜(其中的离合谜)
    潮州韵谜的格规:谜面双句,每句五字或七字,平仄合律。
谜例:A。新月当头兰半放,春风待客我长来。(猜洗发水:飘柔,一木作)
         平仄排列: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注解:不知这当今时尚的洗发水“飘柔”的广告创意能否和灯谜的造面意境结合在一起呢?一幅《春江花月夜》图一定会使读谜者惊叹:灯谜有如此神奇的魅力。此谜之眼在“柔”中,柔字可分成“予、 、木”三部,予顶替为“我”,客扣“西”,关联词“放、待、长、来”的运用是此谜之关键。
      B。秦南京北夏初景,夜半栊明西舍香。(猜女明星:李宇春,一木作)
         平仄排列: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注解:见上面的分析。
    另外 象这种形式的还有:1)福州双谜(其中的离合谜)。福州双谜的格规:谜面双句,每句五字或七字,双句对仗,平仄合律;谜底两个,两个对仗,平仄合律。2)诗谜(其中的离合谜)。诗谜的格规:既要符合诗的句式、字数、平仄、韵律等的要求,又不能违背灯谜的创作规律。创作得好的诗谜应该是诗和谜的合壁,是一种协调、完美的结合,但是,由于受这两种艺术的形式要求的限制,要创作出好的诗谜来比较困难。3)仿词谜。仿词谜的格规:谜面的句式、字数、平仄、韵律等都按已现成的“词谱”填制。由于受底材、灯谜创作规律的左右和“词”本身硬性的形式条件的限制所以仿词谜的创作难度相对来说比较大,就目前现成的谜作来看做得好的仿词谜很少。
2。非诗词形式句
   (1)现成面。是指不符合诗词形式不是谜作者自撰的,先前已存在的现成句面。如以“古文句、古小说中句、戏剧唱段、流行歌词”等等作句面。
   (2)非现成面。是指不按诗的格律、词谱的规定而自由创作的面句,作者自撰的。这种表现形式的谜作很多。例如:
     1)。溥仪前四十载,义无可取。(猜中药:薄荷,百川作)
注解:一种中药“薄荷”能和一个“末代皇帝”---溥仪拉在一起,其实作者知道:薄荷的结构除去草头留下“溥何”,如再去掉“可”字,加上“义”字便可以露出“皇帝”来啦!此谜难得之处在于有这巧合的“前四十载”恰好符合历史事实,一句“义无可取”正是恰切评价。
     2)。奉先千人之上,却空有勇力,信义更不堪议及。(猜考古词:秦俑,张卫平作)
注解:一个干干巴巴的考古词“秦俑”却能和《三国演义》中的枭勇人物吕布---吕奉先联系在一起且能用“灯谜语言”恰如其分地评价其优缺点,真令人惊叹灯谜奥妙和作者谜艺的高超。谜面先言吕奉先的超群神勇,后论其不讲信义。这种巧思也离不开“同部首异构”思维的作用,从“秦”异构得“奉”字,从“俑”异构得“勇”字,通过“呼入叫出”法呼入“信义”叫出“议”字。
     3)。周一人为推动,汇率下调。(猜泊号:扑天雕,一木作)
注解:一句充满现代股市味道的行话却与泊人李应的号--扑天雕,是一种“古与今”的碰撞,给人一种“风马牛不相及”的感觉。作者将“扑天雕”雕开发现里面有一个“推”字和“下”字,再将“推”动开,“下”调动,此谜的另一个特点是关联词(为、汇、率、调)的运用。
     4)。舍予先生,为人专一更仁和,用不着张口传扬。(猜考古词:秦俑,一木作)
注解:大作家--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舍予先生变为“舍、予”之先写部分“人、 ”,这恰是“秦俑”的部分,而底字又含有一个分散的子体“仁”和一个需去掉“口”的“和”字,这样就逼出一个词“仁和”来。此谜通过先叫入“人、专、和”,后叫出“口、传”。
     5)。一入豫西梓里,人故肠方断,草长叶乱,朝花空放,离别苦。(猜电影演员:杨童舒,一木作)
注解:底字包含完整子体“里、人、一、古、予”和分散子体“亲”,从“同部首异构”选得“豫、梓、故、肠”,在这个基础上作者运用“增损、调配、置换”的技巧,“一”阳企,“入”为关联词,“豫”取其西部,“亲”加“十”和“里”成“梓里”,“人”和“一”及“故的古”合成“舍”,“断”为“离间词”,长来“草”,乱“叶”为“古”,将“梓之十”、“肠之月”、“草之早”合成的“朝”花掉,将“故之  ”和“方”合成“放”空掉,再将“草之  ”和“叶乱变为古”合成“苦”别掉,剩下的组合成底字。
    6)。梅树映新月,青松绕村舍,会阁中,长闲聊;欲和无伴,掩门折柳别江头。(猜航天英雄:聂海胜,一木作)
注解:把底字分成:耳、又、各的上部、 、每、分散的青。由“每、又、各、耳、 ”通过“同部首异构”联想分别得到:梅树,阁、聊、江,于是“梅树、青松”出现,舍弃多余的“村”,为叫出“梅的木”和“各的口”需加“ ”(新月象形)然后无掉“和”字,从“聊”得出“闲聊”一词,但是只有“耳”可用所以要“掩门”、“别柳”。
    其中以句式多、字数多、容量大且具有“词”的特点的“词味谜”尤为当代青年谜人所崇尚和津津乐道。词味谜有别于“仿词谜”,最大的区别是:有没有严格地按词谱来创作。那么什么是词味谜;它的特征是什么;如何创作词味谜;当代词味谜的不良倾向和错误看法。
    词味谜的概念:
    词味谜就是指在灯谜自身规律的约束下不按已现成的词谱来填制但具有“词”的某些特征的谜面载体形式。关于这类谜的命名各说不一,有的叫“仿古离合谜”,有的认为称为“仿词谜”更恰当,但是笔者认为:称词味谜好象比较合理、贴切,因为从离合谜的历史演变可以看出离合谜古已有之,那何必冠以“仿古”两字呢?既然不严格按词谱的形式要求来制作,那么称“仿词谜”又可能会使人产生误解。
    词味谜的特征是:
     1。是一种不按现成词谱格律来填制,可以自由发挥,可以说是谜中之“自度曲”,这是词味谜与“仿词谜”的本质区别,正是这种不受格律的约束性,所以词味谜比较“仿词谜”容易创作。如果真的按词谱的格律来创作的话,很多人会创作不出谜来,或许敏强撮合为谜,但是闲字横生,且刀痕斧迹明显存在。因为按词谱来创作意味着不但要紧握“谜趣”这个本质不放,还要顾及造句的“平仄”,还要考虑句与句之间的“押韵”,有时还不能忘记句与句之间的“对仗”,所以,漏掉任何一方面都成不了“仿词谜”。而从大量的灯谜创作实践来看,“仿词谜”做得成功的不多,做得好的数量微乎其微。
     2。相对来说句式多样,长短不一,谜面字数较多,即内容具有丰富性。这是词味谜主要的形式特征的表现,它为词味谜创作者提供了一个任意发挥想象的空间,如果没有这个空间就不可能创作出几十个字,甚至上百个字为谜面的词味谜。正是由于“词味谜”没有“仿词谜”受“平仄、押韵、对仗”的约束,创作者可以用更多的精力去构造他的“谜趣”世界,不为其它非灯谜的形式因素所困扰。因此,灯谜本身创作应提倡表象为本质服务,内容决定形式的思想。这样才能把握住灯谜的根本,否则,将会流于形式,好看不中用。
    3。略带有词的韵味。制词味谜也就要运用写词的创作技巧和方法并把它渗透到灯谜创作中来,以增强灯谜的文学色彩。如果没有将填词的一些技巧融汇到谜句中来,特别是那些炼词造意的意念,那么就不能创作出具有艺术内涵的灯谜佳作。
     如何创作词味谜。
    1、词味谜的创作也离不开以上的离合手法,但是由于词味谜的容量大、句式多样,所以,要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形式”上,特别是要搞“扩大化、复杂化”的把戏,否则,就无法体现“词味谜”的形式特征,当然,“扩大化、复杂化”不是凭空而来的,同样需要运用上面所提的“基础工具”在不违背造字规律的前提下来分底拆字,然后造意美容。
    2、以“唤入叫出”为主要创作手法,有时为了消除谜面一“大结构或小结构”不得不再添加“大结构或小结构”然后把“合成结构”去掉,这样的过程我们把它称为“唤入叫出”。这种“先入后出”的做法是“汉字内部结构和汉字之间结构关系”增减的体现。“先入后出”也是词味谜形式特征要求的必然结果,说白了无非是先“无中生有”---增生,然后施行“切除手术”,使之过程复杂化,达到“蒙骗”猜者的目的。
    3、借鉴赋字提义、赋字提形、赋字提音的创作方法。由于词味谜的形式特征所决定,为制造词味谜容量大的创作结果必然运用多种形式来合理地扩大“库存”,所以词味谜的作者基本上都要在“义、形、音”三方面下功夫,寻求突破、创新。因此,我们说词味谜是在借鉴赋字提义、赋字提形、赋字提音的基础上融合多种手法的集合体。
    对当代词味谜的错误看法和不良倾向。
    当代有些人把词味谜看成是什么新“花招”,赞赏有加,甚至把它说成神乎其神。其实,无论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现实创作结果来看,词味谜是在形式上的发展,是仿词谜的“自由形式”化,严格地说不是什么创新。
    也有人认为:词味谜是一种无奈的创作倾向,是当代青年对诗词格律缺乏了解的困惑下产生的,他们这样举例提出问题:在老谜家们做绝了的对句谜、韵谜我们可以将其改造成“词味谜”,而那位国手大师敢说我能将词味谜浓缩简约成“对句谜、韵谜”。但是笔者不苟同这种观点,由于时代的变化,生活环境的不同,我们不能再要求当代青年一定会懂得诗词格律,当代青年也有他们的自由追求和选择。无论哪种形式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合理”,我们也不能过早地下结论,也不能过分地指责,更多地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支持、培育它。
   (二)谜底方面的分类
    以底句字数的多少可分成:一字底(字谜),二字底,三字或三字以上底。这是一种比较简单、机械的分法,其中把字谜分开,由于字谜本身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当然这种以谜底来分的还可以按谜底的内容分类。
   (三)创作效果方面的分类
    以离合成谜的创作效果,从鉴赏角度可以将其分成:
     1。巧雕型。即比较注重底字之间的结构关系,大部分倾向采用“错位提字”法,以达到“雕底”新奇的效果。例如:(1)。汪寿林先生的“西装一套穿旧了”(猜地名:酉阳)能在“酉阳”这个陌生的地方“里”找到“一套旧了”的“西装”本来就很难,能凑在一起就更巧了,因为要达到对底字的一目“了”然,那是一种不得了的功夫,而这种怀“旧”的情结又是一种“破旧”发现。(2)。江风先生的“丹心一点侍中血”(猜字:盘)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在品尝江风先生送上的精品大“餐”时会感叹制谜的辛苦,更感叹“盘中见血”的天然绝妙和作者独具只眼的发现力。
     2。精饰型。即比较重视造句立意的文学性,通过“饰面”而追求“精化”的目的。例如:(1)。江风先生的“山风水景画雾中”(猜三国人:刘备)啊。迷人的风景,迷朦的感觉,迷惑的面句,充满着朦胧的美,作者通过“山水”和“风景”四个字的巧妙的梦幻组合造出“山风水景”这样的诗家言语,令人叹为观止。(2)。听箫趁月清光下,唤客邀兄田舍边。(猜党史人物:肖克,秋雨无声作)读罢此谜大有出奇制胜,巧夺天工,妙手偶得之感,虽然此谜拆底析字普通,但是谜的造意设句非同寻常,提音赋字,堪称精品,平仄相对,词性相同,尽展作者高超的谜外功夫。
    当然这种分类是相对而言,有时很难分谁是“巧雕型”,谁是“精饰型”,有的佳谜是集“巧雕型”和“精饰型”于一身,既有独具只眼的析字手段,又有精炼简约的造面功夫,这是离合谜制谜高手的精品力作。例如上面山夫先生的“随园口占酬闺秀,猜字一:嫩”我们就很难通过一定的量化标准来衡量它,只能由欣赏者根据自己的不同倾向而定,因为是从“创作效果”来分,所以受欣赏者自身的审美志趣、鉴赏水平、个人偏好等的左右,因此,我们也很难说谁的评判倾向是对的。  
          十。离合成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根据对大量的创作实践结果和历代离合谜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离合谜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免疫功能差的谜人一般或多或少会染上这些“病”,是些“多发病”,所以将这些病症和病因列出,目的是为了大家今后的创作少染上这些“病”,提高免疫力,使大家在创作过程少走弯路。作为离合谜的常见病很多,下面仅列出:碎、乱、涩、露、浮等病。剖析离合成谜创作中出现的问题的原因。
     (一)。碎。“三四妙珠成巧构,万千新意寄灵台”这是灯谜中分拆一个汉字部数和创意来源的关系看法。碎和不碎是相对而言,以前人们比较认可将一个汉字的内部 结构分成“二、三”个小结构,如果你把一个汉字的内部结构分成“四、五”个小结构,那么你的分法可能被人认为是“碎”,例如:船字如果把它分成:“舟几口”三部也许人们认为“不碎”,但是把它分成:“  丹  几口”五部人们会认为是“碎”,关于分法是否属于“碎”。现在人们比较认可的是把一个汉字拆成:二、三、四个小结构,一般分成三部最让人接受,但是也不能机械以字数来分,不是有将“藻”分成“    口口口木”六部配成“初听流莺 喧柳叶”而被评为佳谜的吗?当然分得碎是行家所忌,碎是一种谜病,给人一种支离破碎的感觉。
    (二)。乱。有些谜人不在关键点下工夫,不做深入研究,又害怕自己的离合谜作一下子就被人家猜中,被人视为低劣作品,正是在这种心理的驱动下,着意胡乱地析字拆形,有的甚至违背汉字的造字规律,硬撞硬伤。有的还扯着“创新”的旗子任意地挖、割汉字结构,搞得汉字体无完肤。其次,造意设面也不粘上一些离间词或关联词,使其交代清楚。由于胡拼乱凑,加之造面功夫低下,所以,有些谜作读了不知所云,百思不得其解。其实,离合谜同样要求创作效果达到“浑成有序”,浑成是指:浑然一体,不见雕琢的痕迹的境界。(《辞海》关于“浑成”的释义)有序是指:离合交叉而繁复不乱,交代清楚。
    (三)。涩。造面的灵通性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同样灯谜的造面要求作者要注重造意的成文性和灵通感,如果连面句还造得不通顺, 骨聱牙,令人费解,或是古奥涩晦,那还是灯谜码?涩晦被历代谜家所摒弃,视为谜病,但是有些谜人东拉西扯,故弄玄虚,将一些词语堆砌在一起,缺乏“润滑剂”的溶入,干涩无比。流畅自然天成是好多门类艺术的共同追求向往的境界,谜家微山先生说:治印爱刀味,拟谜避斧痕。可见,涩是违背灯谜造面的艺术效果,
    (四)。露。是指底字的内部小结构在谜面的表现比较直露,当然这和作者的造意谬曲、调配底面关系的能力有关,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由于离合成谜有些是用汉字的小结构或包含小结构的其它汉字顶替,所以,在谜面上必然出现底字的小结构或包含小结构的其它汉字,也许有些人认为这是“犯底”,于是就产生了“半露面”的说法,这就要求作者具有强烈的“变意”思维和凑合技巧,才能转移猜者的视线,使他们不会老是盯着“裸[空]体”不放。其实露得白,直视无碍,那还有什么朦胧感可言呢?谜味就没有了。谜本来就很讲究含蓄的。因此,离合谜并不是门外汉所想象那样:拼拼凑凑便是离合。其实,真正好的离合谜需要作者“谜外功夫”的恰当滴入并把它“雾化”,这样“露”被遮住了,朦胧感就产生了。
    (五)。浮。浮是指谜面造意不注重灯谜的本质而片面追求形式的美感的一种创作倾向。当今谜坛确实有一些谜人太过分追求“诗化”,想将他满腹经纶,满腔诗情在词味谜这个“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里尽情地抒发,却忘记了再好的“诗化”面句也要受灯谜创作规律的约束,游离灯谜创作规律的所谓“诗化面”是外壳,因为谜意是灵魂,诗化面是表象,也就象老谜家们所提倡的:“一谜二诗三平仄”,谜意起决定性作用,当然,在讲究谜意的基础之上更进一步地推敲谜面用字,进一步提炼、精化谜面的造意,甚至用诗的格律来调换面句的音韵次序,使之读起来琅琅上口,因为诗家言本具雅意,再加几分谜趣,足以令人心旷神怡哉。因此,“诗化”语言恰当的融入和与谜意的有机结合是铲除“浮”产生的有效方法。总之,浮是华丽词藻的无机堆积,只是个花瓶,好看不中用,徒有美丽的外壳而没有灵魂。
    另外由于历代一些谜人对关联词、离间词等的把握不准确和对灯谜理论的理解错误,有一些谜作 闲字连篇,有的甚至词不达意,使人对灯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产生怀疑,特别是上阶段流行的多达几十字,甚至上百字的离合仿词长面谜,由于作者自身功底的原因,好多谜作只追求造面的形式而乱堆乱砌词藻,造成闲字余词丛生。更有甚者一些片面追求创作形式,从表面上看好象符合形式要求,但是却掩盖了闲字横生的不良创作倾向,譬如为了符合韵谜的格律形式要求,生拼硬凑,造成闲字余词成堆,使扣合出现毛病,可见,有些灯谜形式:赋字谜韵谜对句谜双谜等,都有其格律和对仗要求,需要谜作者具有较强的谜外功夫,要不然没有功底,弄不好不但闲字余词杂生,而且会闹出笑话来.
 十一。离合谜的继承和发展。
    穿越离合谜的时空隧道,看到离合谜的昨天、今天,从初步形成的胚胎成长到当今,从创作的不规范、灯谜理论未形成系统化到当代的逐步学科化,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规范的历史过程,站在今天的离合谜创作的平台上我们要继续发展、繁荣,将离合谜创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不断探索新的路子,不断总结创作成果,纠正创作过程出现的偏差,反对不良的创作倾向,在离合谜的继承和发展这个主题方面主要涉及到“吸收与扬弃”和“模仿与创新”及“探索与认可”等问题。
    (一)。吸收与扬弃。
    首先,我们要十分明确意识到古代许多谜家为我们后人留下了丰富的“财富”:大量的优秀谜作和灯谜理论,是一个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藏,当然,对这个问题我们仍然用那句老话来表明我们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好的东西我们一定要发扬光大并且加以规范发展;不好的东西我们要切断它继续蔓延的去路,根除它产生的温床。无论古代还是当代都留下了许多作品,那么我们面向这么优劣并存浩瀚的作品如何去筛选出具有时代意义的精品呢?首先,要树立精品意识,精品意识是关键,因为没有精品意识其它都是空话,其次,要确立精品标准,如果没有精品标准我们就难把握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有了尺度一下就可以测量出水平的高低,再次,分析经典,有了精品标准,选出经典,我们就要细心全面综合分析经典,寻找它成功的轨迹,最后,摄取精华。在分析经典的基础上我们要借鉴它们,完善我们自己。
    (二)。模仿与创新。
    有了“扬弃、吸收”之后我们已对“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有了明确的界定,“吹尽狂沙始到金”,去“沙”存“金”,经典露出来。现在面对这么多的经典我们怎么办?当然,“模仿经典、改造经典、再创经典”是一条必经之路,也就是说“模仿”是个必由的过程,也是必要手段,但是“模仿”的结果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正如谜家微山先生说:“效人家的谜为自谜者,虽带三分扮相,难遮七分丑陋。”也就是说我们不能仅仅极限在“模仿”阶段而停滞不前。可是在当今谜坛上有的多产谜家一天动辄造了几十条谜甚至上百条,真的是灯谜“加工中心”,他们可以随意加工出一批产品。有些谜人不求创新,跳不出仿造抄袭别人作品的圈子,甚至自以为是老是闭门造谜,自己东拼西凑还以为是创作,其实我们是想通过分析、模仿经典来窥视名家们的创作轨迹,从中得到启迪,从而激发创作灵感。当然我们要不断地吸收经典,模仿经典,但是我们目的是为了创新,其实好多创新也是建立在模仿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模仿是手段不是目的,不过,能在模仿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我想这应该也是创新,但愿谜坛上冒出更多的“研发中心”,少出现“加工中心”,甚至销声匿迹,告别剽窃的陋习,把精力和工夫花在创新上,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创作水平,产生更多具有时代意义的精品。郑百川先生说:“时时着意,事事留心,谜材无尽,谜思长新。”
   (三)。探索与认可。
    1、探索的重要性、持续性
    任何艺术如果没有探索就难刺探到事物的奥秘,只有不断地探索才能推动事物的向前发展,探索的巨大作用是在于它能揭示事物的客观规律,为后人的研究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同样离合谜的研究需要一些默默无闻的“探索者”不懈的努力,没有探索就没有离合谜的发展。鲁迅先生说:不满是向上的轮子。如果我们探索的步伐停滞不前,那么灯谜就没有发展的可能,当然探索的结果是五花八门的,有的结果可能是正确的;有的结果可能不是正确的。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样而放弃探索,探索应该永无“休止符”。
    2、认可的不定性、时间性
    正是探索结果的不确定性使探索的持续性受到阻碍,那么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浅尝  止,一是半途而废,试想如果因为探索结果的不确定性而停止探索那我们的灯谜研究还会前进吗?所以我们不仅仅注重探索的结果,而更关注探索的连续性和持续性,因为任何探索的断层必然使研究的链条断开,使研究出现“盲区”。  
    当然探索出来的成果不一定得到大家人的认可,因为探索是基础,而探索的结果又是一个复杂的东西,需要大家的分辨和论证,最后从小部分人认可到大部分人认可,这样探索的成果才得到认可推广,所以,探索的结果的认可需要时间。
    3、探索与认可的循环性
    形成系统的理论后又开始新一轮的探索,离合谜的研究就这样周而复始地进行着、发展着。宋代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道:“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同样的道理灯谜离合谜的研究也是随着探索的不断深入,不断循环,其进展肯定是越来越难的,但是只有持之以恒地探索才能发现蕴藏在背后奇异的景象,显然,要“其见愈奇”,必然要“入之愈深”,但是,切莫“知难而退”,否则,何来新的发现?何来新的理论?
         十二。结语。
    最近有空跟我的至好谜友深谈了几次,他出自于真心地劝告我:不要再沉醉于自己的离合王国里,要比较一下别人的制法,甚至,上一下网听听谜友对你的离合谜作的评价。说实在的我2005年9月份以前没有上网,在网上发表过几次谜作,都是好友帮我发的,所以我对网上的事情知得很少,也许在这个网络信息很发达的时代还没有上网的人是不是有点“土”了,最近上了一下网,觉得网络世界真的很精彩,挺有趣,我上“游子吟谜社”网、“风云谜社”网等,浏览了许多谜作,拜读了好多谜论,上网给最深的感受是:网人敢说,他们有什么就说什么,决不遮遮掩掩的,譬如对名家名作的评析也是直言不忌,所以,我下定决心整理完善我的离合谜说法,想通过网络这种形式把我对离合谜创作的看法“裸[空]体”一下,让大家评一评,论一论,我也从中听一听网友们的直言直语,吸收好的建议,进一步补充修改完善自己的离合谜创作理论说法,也为大家进一步提高离合谜的创作水平和判别离合谜创作结果的优劣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世界上的好多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有其隐藏在内在的不容易被人们发现的密码,同样离合谜的创作应该也有它的窍门,如果掌握了离合谜的创作密码,创作离合谜应该不是很困难的事情,所以,本来我力图把离合谜理论写得系统点、全面点,但是,回头看才发现我这自圆其说的东西能否称为“综论”呢?还是自论?还是杂论恰当呢?因为本文还是跟我以前我的文章一样大部分的谜例是我自己的作品,而且好多谜作是为了写这篇文章而作的,也许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名家大师的精品力作,偏偏要用自作呢?也许是孤芳自赏吧,也许是自己的东西更能道出自己的创作体会吧。啊 !不管人家怎么想、怎么说,我还是“一意孤行寻曲径,木然独乐冷闲言。”(吾之谜号为:一木,故作此鹤顶对联以表心境)
    本文第一稿写于2006年1月6日前,后由于时间的关系,所以,一直未能完稿,未能呈向谜友。到2007年度第24期《谜潮》征稿时,因为自己没有别的谜论文章,故只能将未完稿的本文复印一部分呈交郑百川先生,也不知是否有采纳。当临开2007年度“年会”前好友斯人转来新的24期《谜潮》才知有选用本文之“十、离合成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年会后的几天突然接到市灯谜协会会长伍先生的电话说:漳州灯谜协会会长庄先生来电说收到新一期的《谜潮》,读到我的《离合成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颇有同感,道出他想要说的心里话,想将此文转发在他的博客里,当然他也说出了关于我的文章的看法,认为其中的“一个离合谜病”写得不够透。听了我在想:既然有谜家关注我关于离合谜的理论文章,这促使我把这篇《离合综论》补充、修改完毕。本文最后修改于2007年的中秋节前,聊将此文作为一盒“做工不太精细”的月饼奉呈于广大谜友,表达一份心意吧!(2007年9月16日)




「还没有人打赏,我来支持一下」

谜材网

真诚打赏,手留余香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谜材标签: 离合
 编辑整理:谜材网 www.cdengmi.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时间:2007-10-25 10:40
 阅读 

 微信公众号:谜材网(cdengmi)
 版权声明:任何转载及复制,请注明谜材来自谜材网//不注明出处,谢绝一切转发及复制,请尊重整理人员的辛勤劳动!
 转载及复制,请注明出处!谜材网
 本文链接:http://www.cdengmi.com/dengmi/dmzl/507.html

顶一下[0]

踩一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