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造底”现象谈新世纪灯谜创作的创新

饱含智慧的灯谜艺术在世纪交替之际,在知识经济的年代,呈现出他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从此起彼伏的网上谜擂,到层出不穷的谜籍谜刊;从各种规格不断提高、进程逐步完善的谜会,到每次对抗日益精彩、设备更趋先进的谜赛;从相继成立的漳州、石狮灯谜艺术馆,到

    饱含智慧的灯谜艺术在世纪交替之际,在知识经济的年代,呈现出他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从此起彼伏的网上谜擂,到层出不穷的谜籍谜刊;从各种规格不断提高、进程逐步完善的谜会,到每次对抗日益精彩、设备更趋先进的谜赛;从相继成立的漳州、石狮灯谜艺术馆,到晋江、澄海等地如火如荼的群众灯谜活动……古老谜艺在新世纪的发展,让我们不禁充满了希望和憧憬。灯谜事业的蒸蒸日上,必将推动灯谜创作的前进。应该说,相对于以往,当代灯谜作品用新招叠出、佳构如云来形容亦不为过。无论是拟面的大胆突破,还是运法的刻意求新,均造就了一批别具艺术个性的灯谜新作,其创作手法无不独辟蹊径,自见机杼,可谓争奇斗艳,斑斓多姿。笔者近来在赏读他人谜作以及自己的创作实践中,竟然发现一种方兴未艾“造底”现象,倍受欢迎,也颇值玩味,并且折射出当今灯谜创作的一些创新理念与思维模式。
    所谓“造底”,这里专指谜底并非使用一般现成的谜材,而是明显地带有由数个底材“制造”而成的痕迹。请看以下谜例:
    例1、“隔户垂杨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商业称谓冠商标)飘柔形象小姐(笔者作)
    例2、那扈三娘果真是长得标致(纺织品冠颜色冠量)一丈青色的确良(笔者作)
    例1的谜底实际上是由商标“飘柔”与称谓“形象小姐”缀合而成,因为“飘柔”的广告经常使用形象小姐作为代言人,如此组合便顺理成章。例2则可视为三个底材连成,即数量词“一丈”、颜色“青色”和纺织品“的确良”。它的“造底”的合理性,依然依赖于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丈”、“青”分别是布料常用的度量单位和常有的颜色。看到此处,或许诸君已察觉,所谓“造底”之术,原来是早已有之的。在前几年或者更早的谜刊中,我们就能够偶尔读到“太阳出来喜洋洋(电影片名带主演)《日出》方舒”这样的谜作,看到“泊人一时迁”诸如此类的谜底,只不过当时数量很少,而如今,这种“造底”术几经演进,不仅得到了普遍的运用,并且有了新的内容。
    例3、东和孙权,北拒曹操(上海申花队战术用语)刘军与吴兵打配合(辞明作)
    例4、“人面不知何处去”(扑克用语)只剩一门红桃(林海滨作)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条谜的谜底绝非唾手可得,同样须经过谜作者的一番精心营造。然而,它与前两例又有不同之处,即除了若干个互相联系的底材外,又附加了一些无法归入一个确切的谜目范围的词语,如例3中的“与”,例4中的“只剩”。显然,这些词是必不可少的,它们起到连缀底材,圆通句意的关键作用,不妨称之为“辅助词”。显而易见,“造底”术的运用,到现在已经更加地广泛与灵活。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造底”的两个基本特征:其一,由数个“子底材”组成一个“母底材”,各个子底材不必同属一个谜目;其二,母底材是利用子底材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复合而成的,必要时须附加适当的辅助词。可见,“造底”与传统的“集锦谜底”有着本质的区别,后者只是一些同一谜目的谜材的排列,并不要求有相互联系。相反,底材之间合理的相互联系是“造底”成功的必备条件与关键,它使造出的谜底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散而神不散。从本质上讲,“造底”就是对某个原有底材在其内含和外延上的拓展与扩充,它最直接的艺术效果是谜底文字空间的舒展,似断非断,断而犹连,疏而不松,妙造自然,或如花团锦簇,积健为雄,或如天马行空,洒脱不羁,给人以强烈的视野冲击和全新的心灵感触。在当今犹如恒河沙数的灯谜作品中,“造底”谜作如异军突起,其中成功之作,即如以上四例,往往扣合精准,别解巧妙,谜味浓郁,寓意深远,虽底字数较多,却不见其繁,反觉其美。它对于新世纪灯谜的创新,又有什么启示呢?
    通过“造底”,使谜底适当延长,反映了当代灯谜创作追求意境营造的创新理念。
    当我们用“恰似十五女儿腰”来扣合“形象小姐”时,这已然是一则很不错的灯谜了,底材新颖,面句典雅,扣合也滴水不漏。可是反复品味,却始终觉得在意境上还欠缺点什么。原因便是,诗文所描绘的主体——垂杨,无法在谜意中体现或隐喻。现在通过“造底”,在原有底材前连缀一商标“飘柔”,随风“飘”动,娇“柔”婀娜,飘柔二字,可谓将“隔户垂杨”那“弱袅袅”的神韵传尽,想象超拔,神情毕现,全谜意境,与未“造底”前相比,不啻天壤之别。再看例4,若单用义扣为“红桃”谋面,即便能创意设境,终嫌单薄寡味,且易落入俗套。谜作者却匠心独运,剑走偏锋,于底材上大做文章,巧妙勾连,谜意顿显圆活,桃花依旧,人面无踪,“只剩”二字,极写物是人非的无奈与悲凉,一句打牌时的平常用语,竟被赋予如此伤感的诗意,令人一咏三叹。复观例2、例3,谜底的子底材有三个之多,极尽堆砌之能事,如山重水复,一步一景,纵横驰骋,酣畅淋漓。前者绘水浒人物,后者述三国旧事,其意蕴不可谓不丰实,其气势不可谓不恢宏,若无“造底”之功,又岂能臻此境界?
    由此可见,“造底”并非只是简单地想多拼凑几个底材,而是有意识地为灯谜创作的立意提供更广阔、更自由的空间,反映了当代灯谜创作意在笔先,言随意遣的创新理念,不妨再举两个例子:
    例5、开放跨入下世纪(歌星连歌名)张也《走进新时代》(佚名作)
    例6、控制第二胎,利国、利民、利家(学校称谓带量)三好生一个(笔者作)
    谜底的组合使它们分别有了“坚持开放”和“计生有利”的深刻含义,这两条谜已经不只是为谜而谜,而且具有极佳的宣传教育效果了。
    文学创作总是注重意境的营造,而灯谜创作未尝不可模仿文学创作的手段,这是谜界不争的共识。将灯谜作成既是如魔术般的文字游戏,又是类似的文学小品,或叙事,或抒情,或描景,或说理,或针砭时弊,或褒扬善美,乃至刻画人物,体味生活,这不仅是一种创新理念,更是一种精品意识,是一种对艺术造诣孜孜以求的思想境界,惟其如此,方能不断提高灯谜的艺术品位,才能充分展示灯谜作为民俗文化艺术的本色。
    “造底”谜作的运法特点,体现了当代灯谜创作不忘继承推陈出新的思维模式。
    在阐述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两则饶有风趣的旧谜:“恋爱专家(外交用语)特别会谈”和“老婆是别人的好(常用语)太太平平”。这两条谜谜意极具生活化,而又诙谐幽默,惹人喜爱。若从谜学角度上讲,它们的别解可谓达到“一语双关”的最佳效果。底义虽经曲解,却文理通畅,语法得当,言此意彼而毫无牵强附会之感,其运法颇值借鉴。现在,再来看两则脱胎于此的“造底”谜例。
    例7、话不投机半句多(外交用语)中意特别会谈(林海滨作)
    例8、但愿老婆安度一生(九字常言)只求太太平平过日子(笔者作)
    例7把两个国家的特别会谈别解为:心里中意,就特别会交谈;例8把一句安分守己的表白,别解为:只祈求太太能够平平安安地过日子。两谜谜底别义均明白晓畅,呼应题面,不涩不滞,而人情世态,跃然纸上。但它们,显然得益于前面提及的趣作。谜作者面对优秀的旧法,信手拈来,运用“造底”之术,陡然翻出新意,驾轻就熟,如转丸珠,存同而起异,收到了推陈出新、事半功倍的效果。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没有拿来,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拿来主义》)。绝大多数的“造底”谜作,其运法就有“拿来”的成分。“飘柔”的别解空灵,然而不能忘却“春风杨柳万千条(商标)绿色飘柔”这样的先例。“的确良”、“打配合”等等,也是沿袭旧路,水到渠成。拿来之后,却不能照搬了事,而必须有自己的东西,必须看见别人看不见的变化。例2中“一丈青”的顿读,例4中“刘军”与“吴兵”的珠联璧合,均是难得的独到之处,卓尔不群,自与俗违。因此,“造底”谜作的运法特点可归纳为:师古而不泥古,脱胎却又换骨,体现了当代灯谜创作在继承中进行创新的思维模式。
    继承与创新是辩证统一的,没有创新的继承,谜艺将停滞不前,甚至走回故纸堆,重蹈远离大众的覆辙;而没有继承的创新,创新便极可能失去方向,误入歧途,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世纪的谜人在创新之际,必然要面对前人的创作理论、经验与技巧,这时候,我们既不可生搬硬套,来者不拒,又不可一概否定,全盘舍弃,而应“放出眼光,运用脑髓”(鲁迅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勇于突破樊篱,却又万变不离其宗,只有这样,才会使谜艺在原有的文化积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21世纪是瞬息万变的时代,生活日新月异,今天流行的,明天也许就落伍了。灯谜未尝不是如此。“造底”现象可能也是一种流行,然而不管它是继续流行下去,还是最终盛极而衰,其所折射出的当代谜人标新立异的不懈努力,却是值得我们思考进而身体力行的,也正是这种锲而不舍、极尽所能的努力,使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灯谜创作风格林立、名家辈出的时代,必将来临!




「还没有人打赏,我来支持一下」

谜材网

真诚打赏,手留余香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谜材标签: 灯谜 现象 创新 新世纪 创作
 编辑整理:谜材网 www.cdengmi.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时间:2009-07-30 19:04
 阅读 

 微信公众号:谜材网(cdengmi)
 版权声明:任何转载及复制,请注明谜材来自谜材网//不注明出处,谢绝一切转发及复制,请尊重整理人员的辛勤劳动!
 转载及复制,请注明出处!谜材网
 本文链接:http://www.cdengmi.com/dengmi/dmzl/763.html

顶一下[0]

踩一下[1]